…
恰逢十五,萬眾矚目的朔望朝參如期而至。
太極殿上,設黼扆、躡席、燻爐、香桉,左右儀仗陳列就緒,御史大夫領屬官來到殿西的廊廡下,傳呼百官就班。
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職事九品以上的在京文武官員,按照品級依次於殿庭就位。
高衝對朝參早有準備,凌晨起床後便是吃飽喝足,現在精神奕奕,不出意外的話,今天朝會上將發生一件改變大唐國運的大事。
李淵一身冠冕,走向御座,禮官一聲高呼,禮儀唱贊,群臣禮拜。
看起來李淵的神色甚是憔悴,全無往日精神矍鑠的風采,足以見得兄弟相殘對他的打擊之沉重,李淵雖是身體硬朗,畢竟也是年到花甲的老人。
儀式結束後,朝參正式開始。
這種朔望朝參,京城九品以上官員全部到場,這也是中下層官吏每個月唯二見到皇帝的機會,諸多事務積壓,全在今天當堂庭議。
只是今日氣氛格外怪異,群臣默然不語,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前日太子兵變失敗的訊息,已經人盡皆知,今天朝參最大的事便是對太子的處置。
群臣沉默,但是政事堂的相公不能沉默。
中書令封德彝氣勢昂然的出列,從懷中掏出一封奏疏,躬身說道:“陛下,臣中書令封倫上表”。
在滿清順治皇帝之前,並沒有奏摺這個稱呼,官員的奏摺統稱為奏疏,而奏疏分為四大類,即:章、奏、表和議。
章,用於謝恩;奏,用於彈劾;表,用於請求;議,用於建議。
南北朝以來,時局動盪,朝政混亂,許多制度不再全面,並沒有分得那麼清楚,基本分為兩大類,即表和狀,其中表多用於陳情、進獻、建議、慶賀等,其餘的雜務奏疏稱為狀。
李淵略顯渾濁的眼睛看著封德彝,似乎對他很是複雜,沉聲道:“念”。
王德上前將封德彝的上表接過,一字一句的念出來,表中歷數太子李建成二十八條大罪,群臣寂靜無聲。
待王德話音剛落,封德彝便是大聲拜道:“臣請廢太子,立秦王”。
廢太子、立秦王。
終於,這最關鍵的六個字出來了。
李世民緊攥拳頭,強壓住心頭激動。
李淵不置可否,直言道:“朕已有決議,宣詔”。
“皇太子建成,地惟嫡長,位居明兩,而邪僻是蹈,疏遠正人,選明德為師保,擇端士以充宮僚,猶冀中人之性……豈可守器篡統,承宗廟之重,今褫奪皇太子位,降封黔中郡王”。
短短百餘字的詔書,屬於太子李建成的時代便已成為過去。
畢竟是嫡長子,情誼深厚,李淵將其封為郡王,給予一生榮華富貴,依舊保留情面。
只是這樣的處置明顯難以說服眾臣,侍中陳叔達挺身而出,“自古未聞謀反者位居王爵,陛下當效前隋文帝故事”。
隋文帝楊堅直接將皇太子楊勇廢為庶人,囚禁於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