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往寧縣的官道上,唐軍正在行進著。
看著那高高飄揚的三面大旗,分別上書“唐”、“李”和“秦”三個大字,將士心中頓生威武雄壯之氣概,雄赳赳,氣昂昂,全軍精神面貌昂揚向上,士氣如虹。
李世民坐在馬背上,手中捧著一張地圖聚精會神的看著。
身後一名中年文士捻鬚讚歎道:“壯哉,僅看這雄師行軍,便知秦王善戰之名,絕對名副其實”。
聽得聲音,李世民回過神來,朗聲笑道:“杜先生這是奉承我嗎?”
那人正是豳州的私塾先生杜鳳舉,聞言搖頭失笑道:“當不起先生二字,大王喚我表字鳳舉即可,在下一介白身,無慾無求,又何須奉承呢”。
李世民聽了搖搖頭,“鳳舉便是這寧州人,此行過後可就不是白身了,不然對不住鳳舉你這滿腹才華啊”。
杜鳳舉聞言愕然,忙是辯解道:“大王,在下無意出仕”。
李世民卻不聽他細說,直說道:“野有遺賢,這是朝廷的過失,既然被我發現了,鳳舉你就休想閒雲野鶴了,再者說,你莫要辜負喬公山一番苦心啊”。
杜鳳舉聞言苦笑,只得應著,再若是推辭那就不僅僅是不識抬舉了,更是涉嫌邀名養望了,並非人人都是陶淵明。
“楊賊固守寧縣,不知鳳舉有何妙計?”李世民挑眉問道。
杜鳳舉搖頭一笑,“考校這麼快的嗎?”
幸虧杜鳳舉並非是銀樣鑞槍頭,李世民叫他隨軍從徵楊文干時,杜鳳舉便有所準備。
略一沉吟,杜鳳舉直言道:“楊文幹之所以能夠固守寧縣,在於城中士卒不明真相,更有觀望的世家豪族暗中支援。
如今大唐四海臣服,相信城中軍民定是不敢叛逆,大王師出有名,奉旨討賊,只需秉持大義,亮明旨意,以秦王你的威望,大軍威逼之下,寧縣不日可破”。
聽得杜鳳舉的話,李世民不住點頭,繼續問道:“那為何錢九隴受阻於城外呢?”
“其一,郇國公威望不及大王,其二,聽聞郇國公秉性剛勐,連日來只是勐攻城池,此舉勢必激起城中臣民激烈反抗,只知宣威而不示以大義,偏偏城中軍民畏德而不畏威,畏大義而不畏刀兵,大王德威並重,自是馬到成功”。
李世民聽得很是滿意,這跟他想的不謀而合。
在錢九隴攻城兩日無果後,李世民便是在思考這個問題,隴西支援李建成的人不在少數。
其一是因為李建成是嫡長正統。
其二便是李世民當年在隴西大規模用兵,殺得薛舉麾下的隴西兵潰不成軍。
實際上隴西乃至於關西,對於李世民的態度並不友好,支援李世民的人多是關東地區的,如河東、中原、山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