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汝者,漢東王劉黑闥也”,劉黑闥宛如天江下凡,一柄長刀勇勐無敵,徑直殺向馬匡武。
一介儒將如何是神勇將軍的對手,僅僅兩個回合,便是獻血噴湧,人頭落地。
瀛洲刺史馬匡威,臨陣殉國。
“範願,迅速入城,接管城防,封鎖府庫倉廩”,劉黑闥下令道。
“其餘人,跟我追殺”,劉黑闥率領剩下兵力直奔貝州。
許善護剛剛大敗,正在半路狼狽逃亡,很快就被劉黑闥率領數百突厥騎兵追上。
一輪衝鋒後,唐軍再次潰敗,劉黑闥陣斬許善護。
貝州刺史許善護,臨陣殉國。
至此,自劉黑闥捲土重來後,代州總管李大恩、定州刺史姜禹、瀛洲刺史馬匡武、貝州刺史許善護全部陣亡。
劉黑闥,便是名副其實的唐將收割機。
訊息傳開,河北震動,長安震動,天下震動。
東鹽州刺史馬君德、觀州刺史劉君會等河北各州勢力紛紛反唐,依附於劉黑闥。
短短時間裡,劉黑闥地盤迅速擴張,而後攻佔洺州,依舊在洺州定都。
漢東王之名,再次威震河北。
李世民當初征伐劉黑闥時,使齊王李元吉隨軍,在擊敗劉黑闥後,李世民率軍繼續追擊魯王徐圓朗,迫使徐圓朗退守兗州。
本以為徐圓朗敗亡已成定局,李世民興致缺缺,便留下李元吉繼續征剿徐圓朗。
這也算是李世民對這位同胞弟弟的關照,畢竟這是唾手可得的功勳,李世民將山東交給李元吉後便回到長安。
沒想到李元吉這廝實在太廢了,空有一身武力,然毫無頭腦,面對已經被李世民打殘的徐圓朗,李元吉數次強攻,皆無功而返,李元吉因此滯留山東。
在淮陽王李道玄出征後,李淵想起山東的好大兒李三胡,當即下旨任命李元吉為幷州大總管,兼左領軍將軍,自山東出兵,討伐劉黑闥。
河北、江淮兩處大亂後,似乎天不佑大唐。
北方突厥南下,侵擾匡、原、朔等州,李淵驚怒之下,將太子李建成派往代州、秦王李世民派往幷州,抵禦突厥。
這兄弟二人皆是人中龍鳳,抵達邊境後即刻整軍迎戰,頡利可汗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只得退軍,大唐趁機收復馬邑。
西南吐谷渾侵犯芳州,芳州刺史房當樹竟棄城而逃,吐谷渾大勝後進擊桃、岷二州,李淵緊急派遣女婿岐州刺史柴紹迎擊。
柴紹亦是良將,使誘敵之計將擊退吐谷渾。
然而吐谷渾賊心不死,退軍途中襲擊河州,好在河州刺史盧士良並非庸才,將吐谷渾再次擊退。
割據朔方的梁師都見大唐烽煙四起,也想來摻和,派遣部將辛僚兒進擊林州。
其後南州刺史龐孝恭、南越州刺史寧道明、高州俚帥馮暄、沙州賊寇張護、李通、岡州刺史馮士……紛紛起兵反唐。
一時間,大唐東南西北,烽煙四起。
紛至沓來的急報讓李淵冷汗連連。
危難之際,尚書左僕射裴寂、侍中高君雅、尚書右僕射蕭瑀、中書令陳叔達等一干中樞重臣,夙興夜寐,輔助李淵調兵遣將。
任命岐州刺史柴紹、驃騎將軍平善政、夏州總管段德操、合州刺史寧純、廣州總管劉世讓等忠臣良將平叛,各地的小規模反叛很快就被平息。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