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時過後,永州刺史冉仁才便率永州屬官來到南門外,送別嶺南安撫大軍,鼓樂齊鳴,一如入城時一樣高調。
“高州既以歸附,那某提前祝賀攸之安撫嶺南,某在零陵為你擺上慶功酒,歸來暢飲”,冉仁才朗聲笑道,這是無時無刻都在宣揚高衝將去高州。
高衝大笑道:“相信這酒很快便能喝上,徵文兄,諸君,告辭”。
躍馬揚鞭,意氣風發,在眾人的目送之下,一萬大軍威風凜凜,奔赴嶺南。
距零陵以北兩千餘里外的獲嘉城,在李藝兵出幽州,南下河北後,李世民聞訊當即揮師北上,兵進肥鄉,南北合計劉黑闥。
李藝雖是兇暴狡黠,剛愎自傲,但不可否認李藝著實擅長用兵,堪稱有才無德,二次率領南下後,用兵迅勐,直打得劉黑闥措手不及,兵臨鼓城。
至此,劉黑闥已經陷於南北合圍,但劉黑闥亦非庸人,為避免兩線作戰,當即分兵三萬,交於左僕射範願,命其堅守洺州,劉黑闥親率主力軍北上迎擊李藝。
大軍行動緩慢,出洺州治所永年城後,行不到百里,天色已黑,劉黑闥便在沙河紮營。
與此同時,永年城西,數百人正在黑暗中出沒,于山嶺溝壑間穿行自如,行動甚敏捷。
“你確定於紅山上擊鼓,城內聽得見?”為首之人身材高壯,一臉虯髯,甚是威武,雙眼在黑夜之中灼灼有神,看起來便是一名威勐的將軍。
“程明府放心”,其身側一名身材瘦削的漢子低聲說道:“某生長在這洺州,對此地的一山一水瞭如指掌。
那紅山上曾有寺廟,每日鳴鐘,城裡清晰可見,我等六十餘面大鼓齊響,定可震動永年城”。
明府乃是對縣令的尊稱,原來這高壯虯髯的漢子竟是一位縣令。
“甚好”,那虯髯漢子聞言嘆道:“我程名振丟城失地,自知罪責難免,然此計若能驚退劉賊,建立微薄之功,心中亦可稍安”。
原來這漢子竟是洺州永年縣令程名振。
程名振原本是竇建德麾下的普樂縣令,在職期間,政績斐然,官聲甚好,程名振不僅文治了得,其武略亦是突出,在普樂縣練兵守城,周邊盜賊不敢涉足。
竇建德處死王伏寶、凌敬等功臣良將,自毀長城之後,程名振心灰意懶,主動投唐,及至竇夏滅亡,李淵授其永年縣令。
永年縣乃是洺州治所,在大夏國的重要性如同長安城的萬年縣、長安縣一般,其地位不言而喻。
劉黑闥反叛後,勢如破竹,洺州刺史陳君賓自知洺州兵少,且洺州乃是竇夏政權的都城,城內豪族官民心向竇夏,劉黑闥繼承竇建德的政治遺產,城內民眾自是迎奉劉黑闥,陳君賓便與程名振商議,主動撤退,暫避鋒芒,率領屬官出城避難。
這一舉動並非是怯戰畏死,而是明智之舉。
劉黑闥兵馬剛到,永年城內的豪族便聚眾起事,大開城門迎劉黑闥入城,陳君賓等人因提前撤退,方才得以保全。
說起陳君賓亦非庸才,乃是南陳皇族,其父乃是陳文帝陳倩第三子鄱陽王陳伯山。
陳君賓博學多才,陳亡後入隋,官至襄國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