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這種明顯的誣告,眾人嗤之以鼻,惡奴告主的行為最為可恥。
皇甫孝諧雖是出身安定皇甫氏,但其品行卑劣,眾所周知,而王世積之品性,即便是政敵,亦是十分欽佩,無法從人品上去攻訐他。
偏偏隋文帝此時已是年邁昏聵,竟是信以為真,震怒之餘,召王世積還朝。
王世積光明磊落,自是不懼,當即不顧部眾反對,孤身應召回京,
涼州多產駿馬,而王世積交友廣泛,數年難得回京,便藉此機會從涼州帶回三匹寶馬,贈與好友,分別贈送給左僕射高熲、左衛大將軍元旻、右衛大將軍元胃三人。
皇甫孝諧聞訊大喜,當即便是繼續誣告,“朝廷重臣皆受其名馬之贈,世積意欲何為?”
老邁的隋文帝大怒,竟是不問緣由,直接下令誅殺王世積。
並將高熲、元旻等三人免官,即便高熲宰輔之尊亦是未能倖免。
刑部尚書薛胃知曉高熲冤枉,便手捧律法於朝堂上為其辯解,然而隋文帝竟將薛胃堂堂一部尚書當庭戴枷囚禁。
至於那個“惡奴”皇甫孝諧,竟以“告發”有功,官拜上大將軍,何其荒唐。
對於宜陽郡公王世積之死,天下豪傑皆是惋嘆,高衝亦然。
高衝心中更是知曉,王世積之死可謂是大隋王朝的轉折點。
自獨孤皇后死後,楊堅便且愈加奢靡,大肆挑選秀女入宮修建仁壽宮,工程龐大,累死民夫數萬人。
在殺王世積過後,便是徹底破了殺戒,先後殺魯國公虞慶則、太平縣公史萬歲、宜陽郡公王世積等功臣良將,再廢太子楊勇,罷黜齊國公高熲、宋國公賀若弼、文城郡公薛胃等人。
自此,大隋王朝表面上依舊是天朝大國,但實際上已經是由勝轉衰。
因此史載隋文帝“天性沉猜,素無學術,好為小術,不達大體,故忠臣義士莫得盡心竭辭,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
至於王五所言,曾隨王世積平定桂州李光仕一事,年代並不久遠,高衝亦層聽聞。
那是在前隋開皇十七年,李光仕率領桂州俚人作亂,割據反叛,隋文帝任命王世積為行軍大總管,徵發嶺北永州、嶽州等瀟湘兵馬,周法尚為桂州總管,徵發嶺南之地的兵馬,合兵於尹州,共擊李光仕。
面對大隋兩大名將的合擊,李光仕一敗塗地,其弟李光度、李光略等人被俘,李光仕率殘軍逃亡至白石洞老巢之中,後病死,一說被殺,而後李光度歸降,繼任俚人首領之位。
“李光仕之老巢你可去過?”想到此處,高衝看著面前的老卒問道。
王五聞言低聲一笑,“自是去過,老漢跟隨我家主公去的,當時李光仕那廝躲在洞中病得要死,我家主公跟當時的譙國公周大將軍合兵一處,直接打破白石洞,那老賊當場便是驚懼而死”。
話音落下,王五眼神灼灼,“那俚人記打不記疼,竟敢再次作亂,若是大使願意,老漢願為斥候,直擊其老巢白石洞,殺他個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