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一早,東方亮起魚肚白,高衝便已經是一身戎裝,率領親衛巡城,無論李孝恭作如何打算,這枝江城不容有失,枝江縣將是懸在蕭梁頭頂的利劍。
未慮勝需先慮敗,即便戰事不利,只要高衝將枝江城靠靠抓在手中,那也有轉圜之地。
剛剛回到縣衙,便有斥候來報:敵軍已到二十里之外。
話音落下,李孝恭便雄赳赳,氣昂昂的大步走來,一見高衝便是興奮說道:“攸之,那文士弘來了”。
高衝心底閃過一絲不好的預感,當即面色從容的說道:“大王勿憂,我已加強城防,百里洲業已增兵,可與百里洲遙相呼應,便是偽梁來個十萬兵馬亦是無所畏懼”。
這話倒也並非是高衝誇大其詞,枝江城建城有千年歷史,南梁蕭氏盤踞荊楚百餘年,枝江扼守長江,向來都是軍事重鎮,臨江築城,城高牆厚,更別說還有百里洲這等易守難攻的江心島遙相呼應。
至於糧草,更是不用憂慮,荊楚之地自古便是魚米之鄉,物產豐饒,稻米魚蝦甚是充盈,另一方面承平日久,未經戰亂,所以枝江富裕的府庫讓高衝很是激動。
糧草充足,城牆堅固,三萬唐軍,若是如此配置還守不住枝江城,高衝就得跳江了。
沒辦法,這是窮怕了,高衝跟著李世民打過數次大戰,薛舉、劉武周、王世充……每一次大戰,唐軍的糧草都是緊巴巴的,特別是柏壁大戰的時候,對面宋金剛堪稱“唐將收割機”,屢戰屢勝,而唐軍糧草短缺,不得不就地正糧,連李淵這位皇帝都親臨長春宮坐鎮,親自排程糧草。
大唐立國以來西滅薛舉、李軌,北滅劉武周、宋金剛,東滅竇建德、王世充,唐軍橫掃天下,所向披靡,威武吧?霸氣吧?那都是關中、巴蜀等地的百姓勒緊褲腰帶支撐起來的。
動輒幾萬上十萬人的戰爭中,戰兵、輔兵、戰馬、馱馬還有民夫等等,那需要的糧草是海量的。
聽得高衝的話,李孝恭毫不在意的擺擺手,朗聲大笑,“攸之說笑了,本王何憂之有啊?本王唯恐他不來呢”,一邊說著一邊來到主位坐下。
“那文士弘倉促而來,本王欲趁其立足未穩之際給予迎頭痛擊”,李孝恭一拳捶在桉桌上,震震有聲,“也好叫偽梁之人看個真切,夔州兵亦是能打硬仗的”。
高衝頓時色變,不過李孝恭並不想讓高衝反駁,當即看著高衝,臉色帶笑,溫聲道:“攸之勿復多言,本王自有決斷”。
而後便不再理會高衝,徑直說道:“劉志何在?”
“末將在”,劉志應聲出列。
“本總管給你五千人,作為前軍,即刻出發,迎擊敵軍”,李孝恭大聲下令。
劉志鏗然領命,作為夔州將領,對於李孝恭的命令,劉志是毫不猶豫的遵從。
“萬玄”,李孝恭看著另一名夔州將領,“你領三千人押後,伺機而動”。
萬玄頓時興奮,忙是應著。
李孝恭曾的起身,“本總管親率中軍五千,於百里洲,決戰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