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得這百里洲橫亙在江心,且正在江水轉彎處,李孝恭亦是不由得驚歎道:“好地方,此地正是兵家必爭之地啊”。
百里洲不僅位置險要,而是岸邊水位深,適宜停船,姜寶誼帶著眾人迎接,行禮罷了,李孝恭看向楊君茂,“這位是?”
“罪將楊君茂,見過趙郡王”,楊君茂忙是行禮道。
“楊將軍棄暗投明,使枝江百姓免遭兵戈之難,本王甚是欣慰”,李孝恭朗聲大笑,拱手回禮道,他身為皇親,更是主帥,一言一行代表大唐朝廷,如此對待楊君茂一介降將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百里洲畢竟狹小,巡視一番後,姜寶誼留守百里洲,李孝恭便帶著楊君茂進入枝江城,高衝率人在城外迎接。
甫一見面,高衝正欲躬身行禮,李孝恭便是快步上前一把托住,很是高興的笑道:“攸之連破兩城,我聽聞訊息,喜不自勝,攸之真是了得啊”。
高衝抬頭看去,剛過而立之年的李孝恭一臉喜色,毫不掩飾的笑意,可見其真心,即便李孝恭對於高衝執掌指揮權有些不滿,但那也僅僅只限於心裡有些小小的不服氣,遠遠不到嫉賢妒能的地步。
東征以來,不過三五日,高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破宜都、枝江兩城,這不僅僅是屬於高衝的功勳,亦是李孝恭的功勳,畢竟他是名義上的主帥。
更何況身為李唐皇室,但凡腦子清醒,都不會在這個時候對高衝嫉賢妒能,畢竟高衝是在給老李家打天下。
“大王過獎了”,高衝搖頭笑道,“這一路來幾乎沒有遇到過成規模的抵抗,可這蕭梁滅亡,可乃是天定啊”。
來到縣衙後堂,各自落座,高衝便是說明當下情況,“蕭銑已經任命大將文士弘為主將,率領江陵兵馬前來抵抗,即便梁軍行動遲緩,最晚明日便可到達此地”。
李孝恭聞言眉頭微皺,“文士弘此人如何?有多少兵力?”
“聽楊將軍說此人頗有謀略,至於江陵兵力,至多不過兩萬”,高衝如實回道。
“兩萬……”,李孝恭沉吟道:“倒也不多,攸之你有什麼想法?”
“文士弘能夠臨危受命,這也說明此人非是庸才,而且我軍直逼江陵,蕭銑將江陵兵馬全部派出來,傾巢而出,可謂是蕭梁最後的底牌,頗有些背水一戰的意味,我認為不宜爭鋒相對,可暫避鋒芒,晾他個三五日,等他們氣勢回落,便是我軍出擊之時”。
對於文士弘,高衝心底早有計策,當即便是毫不猶豫的說道。
然而聽得這話,李孝恭卻是眉頭緊蹙,“暫避鋒芒……”。
下首的驃騎將軍劉志疑惑問道:“高長史先前不是說兵貴神速,應該迅速出擊,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嗎?”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高衝搖頭道:“行軍作戰豈能一成不變,兵貴神速、出其不意確實沒錯,宜都枝江二城便是因此攻破,但如今繼續進軍便是直面江陵城,而江陵城的兵馬已經集結完畢,文士弘即將來戰,這時便需變動了”。
李孝恭仍舊是皺眉不語,高衝見狀有些急切,直說道:“大王,我軍連日進軍,將士亦是疲憊,實在不宜去跟士氣正高的敵軍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