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誼眉頭緊蹙,頗有些憂慮,看著悠哉悠哉的高衝,姜寶誼依舊是不放心,“你當真要將他們帶上?這可是將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原來高沖決定徵召開州蠻兵五千隨軍從徵蕭銑,由蠻人大將杜彪率領,對此姜寶誼甚是不放心,畢竟蠻人新降,向來是反覆無常,高衝僅率三千人,而蠻兵足足五千,一同前往峽州的話路上便需數日。
如若杜彪起了異心,在深夜襲擊,那便是滅頂之災。
高衝搖搖頭,“冉肇則不傻,聖人仁慈,讓他官復原職,雖不能令其感恩戴德,但料他也再無反叛之心,更何況冉肇則在蠻兵中極有威望,有冉肇則的命令,即便是杜彪相反,也無人聽他的”。
回想起冉肇則此人,姜寶誼亦不由得緩緩點頭,這人有時候表現得不像是山中蠻人,倒更像是漢人中的儒將,杜彪雖是蠻人大將,但沒有冉肇則的命令,也是無權調動蠻兵。
蠻人在這一點上往往比漢人更加可靠,許多漢人士卒只知將軍,而不是君主,但在蠻人心中,首領才是是至高無上。
雲安縣令胡大庸死不變節,李淵欣賞其氣節,將其升為夔州司馬,而驃騎將軍陳謙則因功進爵雲安縣開國縣伯,李孝恭傳令將夔州防務悉數交給陳謙。
高衝回到人復城稍歇一日後,便率領三千府兵和五千蠻兵,並姜松、杜彪二將,出東門趕赴峽州。
峽州,原稱夷陵,又稱西陵、宜都,前隋大業三年置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李淵登基後,廢郡設州,改夷陵郡為峽州,原夷陵郡守許紹便是第一任峽州刺史,治所在夷陵縣。
原本可以乘船順流而下,但蠻兵久居山林,不擅乘船,恰好時值深秋,江水暴漲,甚是湍急,別說蠻兵,便是高衝見了亦不由得面色沉重。
非是高衝怕是,只是高衝不太信任現如今的造船技術,從人復城到夷陵城,順江而下的話途中要經過巨大的峽谷落差,江水又如此洶湧,為安全起見,高衝便選擇走陸路。
自人復城至夷陵城,一路上翻山越嶺,好在走山路乃是蠻兵的特長,數日後,狼狽不堪的高衝終於率領來到夷陵城外。
李孝恭和許紹給予高衝極大的面子,一位當朝郡王,一位年過六旬的郡公,竟是出城相迎,高衝老遠便是翻身下馬,快步走到跟前。
“高衝見過大王”,高衝行禮拜道,而後看向鬚髮皆白的許紹,躬身行禮道:“晚輩高衝,見過許公”,尊老愛幼,乃是傳統美德。
李孝恭朗聲笑道:“攸之無須多禮,你在雲安可是打出了威風,我只恨錯過這場大捷啊”。
許紹捻鬚讚道:“當真有乃祖昭玄公之風啊”。
高衝眉頭一挑,驚喜問道:“許公與家叔祖相識?”
“若說相識便是老夫往臉上貼金了”,許紹搖頭笑道:“前隋開皇七年,南梁蕭巖起兵,昭玄公奉命招撫江漢,彼時老夫不過十六七歲,居於安陸,與昭玄公有過一面之緣”。
高衝恍然,當即謙讓,落後身位,讓許紹先行,李孝恭亦是如此,先不提許紹年過花甲的年紀,單憑他是李淵的幼年好友便不敢失禮。
此次剿滅蕭梁後,許紹若是身體尚好,即便是入朝拜相亦是極有可能。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