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言一出,繞是政事堂的諸位重臣養氣功夫了得,也是不由得一驚,畢竟高沖年僅二十餘歲,便令其統帥大軍,這個想法著實有些大膽。
陳叔達並不理會,繼續說道:“高攸之的統兵之能有目共睹,趙郡王名義上仍為行軍大總管便可”。
李淵聞言沉吟不語。
陳叔達在數月前已經接替高君雅繼任侍中之位,而高君雅則是改任中書令。
如今的三省三巨頭便是尚書右僕射裴寂、侍中陳叔達以及中書令高君雅,至於劉文靜,墳頭草都已經三尺高了。
早在武德二年,劉文靜的小妾便夥同劉文靜的兄長劉文起誣告劉文靜謀反,實際上劉文靜的確沒有謀反,只是對裴寂、高君雅二人極度不滿,曾多次口出怨言,更是在家中豢養巫師,行巫蠱之事。
儘管有李世民、李綱等人力保,但是裴寂說道:“劉文靜確有才幹,但其生性猜忌陰險,眾所周知,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強敵,而劉文靜位列中樞,醜言怪節盡數顯露,若赦免劉文靜,遲早生禍”。
繞是劉文靜在太原時就跟李淵交情深厚,但這時涉及到統一大業,李淵便不會留一點點情面,當即下令將劉文靜處死。
劉文靜死後,南陳後裔陳叔達順利上位,正式成為當朝宰輔。
無論是劉文靜的倒臺,還是陳叔達的上位,高君雅一言不發,作壁上觀,但毫無疑問,最後最大的受益者便是高君雅。
其一,劉文靜極其仇視高君雅。
其二,陳叔達乃是高君雅故交,準確來說,高君雅對南陳皇室有救命之恩。
如此一來,陳叔達便自然而然的成為高君雅的盟友。
而裴寂儘管依舊深受李淵重用,官拜尚書右僕射,乃是當朝第一宰輔,但由於河東兵敗,威望大降,如今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高君雅依舊是恪守中庸之道,不爭不搶,實則在無形中已經積累了無比深厚的政治資本,畢竟位列宰輔足足四年,不動如山,可見一斑。
如今勢頭最勐的當屬新晉宰輔陳叔達,在朝中叱吒風雲,好不威風。
儘管陳叔達說的是自己親兒子,但高君雅依舊是面色平澹,似乎這一切跟他無關。
李淵看向高君雅,“君雅以為如何?”
“但憑陛下決斷”,高君雅頷首說道:“不過高衝畢竟年少,為免氣盛,還需趙郡王多加管教”。
李淵聞言搖頭笑道:“趙郡王亦不過而立之年罷了,比攸之年長不了幾歲,攸之雖然年少,但經驗更甚趙郡王”。
而後李淵便不理會眾人,沉吟一番,便是提筆寫下八個字,“三軍之任,一以委衝”。當即命人送往峽州賜予李孝恭。
夔州,人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