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著虎牢關內的戰馬草料不足,李世民只得行險讓玄甲軍在黃河岸邊放馬,向來用兵膽大的李世民也不由得慎之又慎,唯恐遭受夏軍突擊。
高衝見狀直勸道:“大王不必憂慮,這或許便是取勝之機”。
李世民一聽便是急忙問道:“攸之有何想法,快快講來”。
“虎牢關易守難攻,竇建德駐兵月餘,仍是尋不到破關之計,只得僵持在此。若是此時,故意讓竇建德發現我軍在黃河邊放馬,竇建德大喜之餘定會有所動作,只要我軍料敵先機,提前部署,定可取勝”,高衝很是篤定的說道。
兩軍僵持虎牢關,互相找不到突破口,若是此時唐軍自爆短處,在黃河岸邊放馬引誘,竇建德肯定會中計,只要竇建德大軍出營,便可尋到破敵之機。
李世民聞言一驚,捻著新長出的胡茬沉思不語。
一旁的竇軌聽得這話頓時驚詫道:“我軍急缺草料,此乃絕密,怎可自露於敵人?”
李世民平定劉武周、宋金剛後加拜益州道行臺尚書令,總管益州道各州軍政。
在留李元吉、屈突通率領大軍繼續圍困洛陽後,李世民兵力已是不足,僅率三千五百玄甲軍來抵禦竇建德,便下令益州道行臺左僕射竇軌率領巴蜀兵馬前來相助。
“只要能取勝,便是自露短處亦是無妨”,李世民身後一名意氣風發的少年大將直接說道。
這人乃是右千牛衛大將軍、淮陽王李道玄,乃是李世民的堂弟,精通武藝,博學多才,年僅十六歲,堪稱李唐宗室的麒麟兒,李世民甚是喜愛,出行都將李道玄帶在身旁。
聽得李道玄的話,李世民也是點點頭,“道玄說的不錯,只要能取勝,便讓竇建德知道我們缺少草料也是無妨,更何況,這種事瞞不了多久”。
竇軌聞言亦是無法反駁。
李世民而後召來尉遲程秦等人商議,在複述一遍高衝的計策後,幾人竟是異口同聲的贊同。
“竇建德這時候怕不是瞪大眼睛尋找取勝的機會,此時我們故意放馬黃河岸邊,竇建德不會不來”,程知節也是很有自信的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餘幾人也是點頭附和。
李世民當即命令史大奈、梁建方二將率領千餘騎兵,並千餘匹戰馬,向北渡過黃河,偵察敵情後,留下數百騎兵和千匹戰馬在河邊放牧以引誘竇建德出戰。
只要竇建德大軍一動,李世民則親率大軍出關迎敵。
史大奈本姓阿史那氏,乃是突厥王族,官封特勤,前隋大業七年跟隨西突厥處羅可汗歸附隋朝,而後一直在中原朝廷任職,李淵起兵後,史大奈領兵歸附,從定長安,被賜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