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又是森林,又是泉水,來來回回幾次,它累了,停留在泉水中,不再出來,而泉水也沒了叮咚響聲,開始休息了。
但清風卻不想休息,它繼續攀爬著山巒,登上頂峰,享受著高處的不勝寒。
每座山巒有大有小,形狀各不相同,頂峰的妙處自然也大不相同,尤其是連續不斷地、左右來回地攀爬著,其中的酸爽難以言喻。
…………
說到做到,第二天,溫莎堡的一處莊園,就立馬就有人開始改造,不到一週,一個名叫溫莎學院的全日制半軍事化學校成立了。
第一批入學的,就有聯合王國的繼承人,年僅五歲的威爾士親王查理.都鐸殿下。
以及,他的同父異母兄弟,七歲的亨利.都鐸,亞當.都鐸,以及同齡的約翰.都鐸,喬治.都鐸。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姐妹,七歲的愛麗絲.都鐸,和五歲的伊莎貝拉.都鐸。
如此一來,這在貴族中激起了強大的反響,諾福克公爵之子,阿蓋兒伯爵之子,阿倫伯爵之孫,乃至於有頭有臉的貴族適齡子弟,都搶著進入這個學院。
對此,愛德華也覺得是個好機會,畢竟這些貴族子弟以後也算是統治階級的一員,早點接觸也是好的。
於是,國王陛下規定,只有男爵及其以上爵位的,且七歲及十歲之間的貴族子弟才可以進入,其中,內閣成員也擁有一個推薦名額,作為內閣大佬的特權。
哪怕是如此,適齡的貴族子弟也達到了一百多人。
這也算是培育貴族的基地吧!
為了更好得使這些未來的統治階級成才,國王陛下邀請了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以及皇家科學院的部分院士們,來給他們上課。
數學,拉丁文,英語,天文,地理,歷史,騎馬,射箭,禮儀,繪畫,辯論,以及貴族必學的紋章基礎學。
這個時代,每個貴族都有自己的紋章,這也成為了貴族的標誌了。
見面不相識,紋章卻成為了認識的最好中介,每個貴族一生,至少要記住上百了紋章,這才可以算作是真正的貴族。
十二門課,足以讓他們欲仙欲死,學以致用。
貴族,雖然血統的重要性依舊佔據主要,但才華的重要卻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平民們透過考試這一途徑,進入官場,與他們爭奪權利的時刻。
貴族和平民的競爭,更加激烈了。
兩派相爭,最後得利卻是國王。
當然,溫莎學院最大的突破則在於,它將女性容納進來。
雖然是男女分開教學,但卻是一大突破。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女性貴族受教育的途徑,除了修道院以外,另增加了一個溫莎學院。
男女分學的舉動,在貴族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貴族中,反對者和支持者皆有,但反對無效,國王的命令不容置疑。
喜歡我的大不列顛帝國請大家收藏:()我的大不列顛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