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凱特與他一樣,也是一個爵士,可以說,地位與騎士是一樣的,同屬於紳士階層,只不過處於底層而已。
但這也比那些公簿持有農自耕農)和地租農佃戶)地位高多了。
年紀已經五十七歲的凱特對於那些拆除自家柵欄的人卻和顏悅色,一句一句地細細討論著,認真的聽取著他們的抱怨。
待得知討得他們是因為圈地而拆除他家的柵欄後,他竟然毅然決然地同意村民們舉動,而且還大力支援,號召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並且,在他的帶領下,農民群眾拆毀了溫德姆鎮所有的地主圈地籬笆。
其後,龐大的隊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失地農民和租地農,之後諾維奇的大批失業工人、破產手工業者參加,數量迅速的擴大到兩萬多人。
起義軍在諾里奇附近的毛斯霍德山的叢林營地擬定了29條綱領,送交給國王,也就是愛德華手中那封《陳情書》。
作為起義隊伍,當然要有自己的綱領了,比如太平天國的‘平均地權’等,要有號召力,鼓舞更多人加入。
提出:“拆毀柵欄,填平溝渠,讓每個人都有使用公社的牧場的機會,希望自由、平等和同樣使用一切物品。”
細則要求:“今後無論何人,不得再行圈地”,“任何莊園領主不得自由購買土地”;農民“可以分享莊園公地的收益,並且有利用公地的權利”;“所有的農民應該得到自由”;“從今以後,不得再向居民徵收任何什一稅”,以及限制貨幣地租租額等。
如果按照後世的中國教科書的話來說:這是一個不徹底的、比較溫和的綱領,它沒有提出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取消農民對土地依附關係的要求,僅反映小貴族和富裕農民的利益,顯然不能滿足廣大貧苦農民和城市貧民的要求。
反映出農民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所以它的失敗是註定的。
當然,雖說如此,但是愛德華還需要認真面對,歷史是歷史,誰知道他會變成什麼樣子,也許這次是起義,過一段時間就會產生野心,就會變成造反呢?
並且,法國一直對於英格蘭虎視眈眈,這麼好的機會,它可不會放棄,換作是他,他也不會放棄。
今年五十七歲羅伯特.凱特,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晚年了,而他卻毫不猶豫的進行起義,毫無疑問,他是一個理想主義。
一個生命將盡的老人,拋棄自己富裕的家庭,將家人帶入了一個深淵。
對於這種理想主義者,愛德華是佩服的,可是,往往,這種理想主義者,是死得最快的。
而羅伯特坐在會議室內,臉上毫無擔心之色,反而因為實現了目標,佔領了諾維奇,哪怕帶有銀色的鬢角,但他還是神采奕奕,一副生機勃勃的模樣。
見到領頭人如此模樣,其他憂心於政府鎮壓的高層慌亂的心也慢慢震定下來。
“不要擔心,我的先生,我想,尊敬的國王陛下一定會同意綱領的,他是如此的仁慈,作為上帝在人間的代行者,憐愛是與生俱來的!”
說著,羅伯特滿臉自信的說道,對於國王答應他們的要求很有把握。
“況且,我們有那麼多人還佔領了諾維奇,國王陛下一定會與我們談判的!”
喜歡我的大不列顛帝國請大家收藏:()我的大不列顛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