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票,求訂閱
談起凱特起義,不得不談一下其中約翰.弗勞爾杜爵士和羅伯特.凱特,這兩人是這場起義,不,叛亂的最重要的角色。
怎麼說呢!一個是這件事情的導火線,一個是這件事情的主導者。
他們的關係就好比後來的查理一世和護國公克倫威爾一樣。
事情的起因還與亨利八世有些關係,甚至牽扯到一些王權歷史。
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任命托馬斯.貝克特為坎特伯雷大主教,而當時這項職務是由教皇任命的,不過,他卻沒有拒絕亨利二世對他的任命。
可是,他在當任坎特伯雷大主教,這個英格蘭最大的主教後,經常與亨利二世作對,原本利用他來實現王權擴大的目的失效。
而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卻十分認可他的表現,認為他是一個真正虔誠的信徒,冊封他為聖人,他也被稱為:聖托馬斯.貝克特,曆法中有專門的慶祝節日。
我們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後時,看到一個聖人十分不順眼,這種制約王權的聖人讓他反感。
而我們的亨利八世陛下又無法免除他的聖人稱號,只能將這個慶祝節日從曆法中免除。
而這一年,溫德漢姆鎮的居民每年卻仍然舉行紀念。
而這時,約翰.弗勞爾杜就登場,這些慶祝的居民一股作氣的衝到他家,將他家的樹籬和柵欄給拆毀,並且還狠狠地將他羞辱的了一頓。
而這與亨利八世還有點關係,約翰.弗勞爾杜充當政府的監察,拆毀了溫德漢姆修道院。
而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律師,在轉為鄉紳的路途中,他大肆的在家鄉圈地,在鄉里的名聲非常差。
而我們都知道,英格蘭這個時期,名聲是十分重要的,哪怕你的財富在多,如果名氣不足,那麼你當任政府官職的可能性很低。
而這麼多的圈地者,卻將目標一致轉到名聲不好的約翰.弗勞爾杜爵士身上,也算是他罪有應得吧!
而約翰.弗勞爾杜爵士在被村民們摧毀柵欄後,還被眾人以言語辱罵羞辱了一頓,心裡很不平衡,而且他的名譽在鄉間可謂是毀於一旦,臭不可聞。
憑什麼那麼多圈地者只罵我一個,其他人不也圈地了嗎?我只不過做的過份一些而已,約翰爵士心裡憤憤不平的想著。
而這時,我們人類的劣根性來了,他不敢去責怪那些村民,畢竟人數那麼多。
而是準備讓自己的死對頭,羅伯特.凱特嘗一嘗被人羞辱的滋味。
而羅伯特.凱特也是附近一個影響力很大的農場主,畢竟影響力不大,也領導不了這場起義指揮上萬人。
作為有名的大農場主,羅伯特.凱特家中當然圈了不少地,不然也不會以富裕聞名。
對此,約翰爵士賄賂那些羞辱自己的騷亂者每人四十便士,讓他們去羅伯特.凱特家中去鬧,而他自己待在家裡,等待著一個令他興奮的好訊息。
可是,等來的訊息卻讓他驚掉了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