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票,求收藏,十二點左右還有一章
可以說英格蘭此時的中央政府其實就是國王自己設立的王庭,他跟中國此時明朝的中央完全不同。
可以這麼說,英格蘭此時的中央政府,包括王室法庭,樞密院,星室法庭,等一切都是國王設立的,主要是僱傭他們幫助國王管理國家。而他們的工資都是愛德華髮放的。
也可以這麼說,整個英格蘭都是國王的領地,他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與當時歐羅巴大陸不同的是,此時的英格蘭與中國格外的相同。
歐洲此時流行的貴族和國王共同管家國家,但是國王真正能夠管理的還是自己的直屬領地。
他們流行著大家耳熟能詳的話: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而英格蘭卻不同,它流行的是,用一句中國來說,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也就是說,一切貴族和平民的效忠物件都是國王。
來源是因為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他征服英格蘭後,將國家大部分土地分給了跟隨自己計程車兵和將士。所以,哪怕是騎士和爵士,他們祖先傳下來的土地其實都是英格蘭國王分下來的。
這就相當於國王和所有的貴族直接建立了附庸關係,中間沒有過第二道手。
而且當時,成為貴族,哪怕是騎士或者地方紳士,都需要紋章局的同意,而紋章局就在倫敦,在國王的手裡。
所以,財政大臣法里斯才能兼任樞密院院長這一職。
國王就是國家,所以出兵打仗,也是國王出錢,打下來的領土也是國王的,打不下,英格蘭的貴族和地方紳士也沒有什麼損失。
而後來的查理一世為什麼徵稅也就可以理解了,他是為了平蘇格蘭的叛亂,自己的王庫沒錢了,就想收一點英格蘭人的稅,而英格蘭人不肯,然後就打起來了。
而議會則不然,首先,這個機構成立了幾百年,是英格蘭人自己成立的,逼迫英格蘭國王首肯的,哪怕國王換了一代又一代,王朝換了一個又一個,它還是屹立不倒。
因為紅白玫瑰之戰的關係,上議院議員的提名完全由國王掌控。
而下議院則不然,它的人員選立都是由民間選舉的,國王插不了手。
而且英格蘭的立法權在它手裡,國王只能間接的透過上議院來影響下議院,控制力不強。
所以,愛德華只能改革樞密院,而不能改革議會。
樞密院的改革其實也就那樣,原本它就有設定許多的專項委員會來負責具體的事務,現在只不過常規化,集權化罷了。
比如宗教改革,就專門有一個教會委員會,專門負責改革事宜,而威爾士邊境地區貴族不穩定,於是就設立了邊區委員會來負責。
說完樞密院,接下來就輪到了軍隊了。
按照愛德華原本的打算,軍事委員會是擁有一個海軍大臣和陸軍大臣這兩個職務,可是現在,常備的陸軍沒有,而地方上的民兵卻有治安官管理著,所以陸軍大臣暫時沒有,只有海軍大臣。
而近衛軍則由愛德華親自管理,不規入中央政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