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玉。
王玉。
貴玉。
高度凝練的短短六字,輕輕念出來,好似在看一部電影一般,頗有種一眼萬年的既視感。
哪怕讀者是外行,讀罷也能直觀的領略到,中華玉器七千年的發展歷程。
三位徒弟曾把這段話拿回家,得來的卻是長輩們出奇一致的驚歎。
若研究玉器得多了,就會覺得這個觀點莫名熟悉……
因為這個觀點概括了全部研究,像是玉器研究的大綱,或者說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從它身上,可以延伸出許許多多的細枝末葉。
然而所有研究理論,又可以匯總到這一句。
它好像是基本定律,越咀嚼越有道理。
須老先生給出的評價是:能將玉器七千年的發展一言蔽之,且精確得令人信服,這種眼界與胸襟,越來越有大家風範了。
陸老先生折服不已,喟然慨嘆:秦核舟之所以為秦核舟,就是因為他的思維天馬行空,凡人無法企及。
這一次的理論說得比較通俗易懂。但通俗易懂,並不意味著庸庸碌碌,反而更顯璀璨耀目。
只此一段話,就能看出秦淮肚子裡藏著的乾坤。
至於林迢大師,則是跳起來捶林櫟,吹鬍子瞪眼,一再讓林櫟好好學。
……
三位小徒弟想到了家中長輩對秦淮的評價,一臉敬仰的望著秦淮。
多少玉雕名師,頂尖大師耗費一生研究,都悟不出這金玉良言的六字箴言!
“師父,為什麼您能想到這些獨樹一幟的理念?”
林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問道。
聽得這話,秦淮表情一片平靜:
“因為我是秦核舟,就這麼簡單。”
此刻,開啟了一扇窗葉的窗戶突然起風了,窗簾被吹起,微風翻開書桌上的畫紙。
商雅、須寅清、陸家小姑娘以及林櫟都受到了一陣涼風撲面而來……
這應該是奆佬的氣場!
三位小徒弟額頭上全是黑線。
師父突如其來的一句話,險些閃了他們的老腰。
林櫟滿臉不可思議與恍然錯愕,張了張嘴,最終竟是無語凝噎。
……
……
“嗯,今天的上課時間到了。
接下來你們再用心創作七八件玉雕,我再教你們平面減地法的原理。”
秦淮如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