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核雕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小眾藝術。
中華的核雕圈,圈內工匠不足三千,核雕作品受到外界的關注不如木藝圈,更遠不如玉雕界。
收藏家們提起核雕唯一記得的,就只有‘核舟’了。
秦淮和閻老先生,都算是藉助了核舟的東風。
若讓秦淮再推出一件極品的核雕,恐怕價格只能定在三百萬左右。
這是現狀,沒有辦法。
“別看著我,我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解決。真的。”
秦淮十分頭疼,他能專注一心的攻堅藝術,但要說向閻老先生那樣,把核雕一步步推廣,開啟名聲,最終讓小眾的技藝,變成金陵省名氣行業,從業人數年年遞增……
這種事情,秦淮真的學不來。
裡面的彎彎繞繞對秦淮來說,無異於河圖洛書。
商雅欲言又止,關於傳統技藝的發展,她倒是有個初步的設想。
這個設想自上次須老先生在賓客廳一起聊天時就誕生了,但一直壓在心底。
因為接觸秦淮的行業不久,她的設想還很稚嫩,加上秦淮的條件也不算成熟,故而商雅並未出聲。
“請秦先生進館內看看。”
唐躍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秦淮跨步入內。
秦淮如果記憶力深刻一點,就會發現,這裡面的參觀者……小半都是以前見過的人,他們第一眼就認出了秦核舟。
有人還揮手打招呼,秦淮笑著回應。
唐躍領著秦淮來到專門設定的展區。
這裡隔開了一個獨立展區,本來事先準備了一個核舟展區,然而可惜的是,秦淮並沒有送來核舟。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改天送一枚核舟過來。”
看出了唐躍臉上的表情,秦淮隨即開口道。若能力所能及的幫助一下本行業,秦淮倒是樂意。
不是每一個繼承傳統技藝的工匠,都像秦淮一樣‘順風順水’。
最初的四年,秦淮靠著父母的遺產,埋頭奮鬥,每天除去閱讀古籍,就是練習各項技藝。
便是這樣,都在堅持了四年後,開始不堪重負。
試想一下,若其它工匠們沒有遺產來揮霍呢?
艱難的起步階段該如何堅守,靠愛發電嗎?
“謝謝秦先生了。”
聞言,唐躍領著秦淮商雅和四位副手,來到獨立展區,獨立展區前拉了警戒線。
館長親身帶頭跨過警戒線。
“他們這是在幹什麼?”
有遊客把注意力放到這邊。
“那是核雕圈數一數二的大佬級人物,秦核舟。估計是要陳列展品,瞧,估計那片獨立展區都是他的。”
有些核雕工匠羨慕的望著秦淮,能在省博物院擁有獨立展區,基本上就是衣食無憂、名聲在外的大師了。
想他們奮鬥了上十年,全部作品賣出去,還不及人家一個零頭,不禁有些失落。
“看起來很有大師風範。不知道作品如何。”
“他前後雕刻了兩件核舟,第一件拍賣出三千一百萬,不過是一個東瀛人買走的。第二件也將近三千萬,創造了核雕圈的交易最高成交金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估計沒人能夠打破了。”
另一位核雕工匠將秦淮的履歷細細數出。
旁邊的遊客目瞪口呆,一枚核舟,不過方寸,卻賣出千萬?
“會不會是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