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經過三天的刀耕不輟,釀酒、剪紙、制筆、造紙、烘茶、鍛劍、制琴、風箏、皮影、糖畫、京劇……
等一系列傳統技藝的科普型核雕連環畫紛紛出現。
被商雅分門別類整理好,整整齊齊的放在桌上。
她正在品裡面的詩,時不時發出一聲慨嘆。
“每一枚核雕,都有禪意,我特別喜歡這件,一位美女和一位少年圍坐紅泥小火爐邊上,綴一句: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哇,好美。這是不是雕刻的你和我?”
商雅歪著腦袋問道。
見秦淮頷首,便開心得嫣然莞爾,臉上有一種淡淡的滿足。
“這枚核雕也有趣味。”
商雅舉起另一枚核雕,仔細鑑賞。
這是一位長髮美女正在松下白石上撫琴。
字尾小詩: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都說心裡想什麼,就會創作什麼。這裡竟然是一位美女撫琴……我要學琴,給你彈。”
商雅面露嚮往。
她本以為這個創意,可能會因為意境不夠高雅,而缺少耐欣賞性。
但沒想到,在秦淮的雕飾下,做科普所有的小核雕連環畫,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枚枚動人心絃的奇特作品。
好比這枚來自於制琴最後一幕的核雕:
一輪清月,兩三根修竹與松枝,幾塊天然奇石,一泓清泉洩雪,水面有花瓣若舟,長袍英俊的少年與長髮少女對坐,少女蔥蔥玉指在琴絃上撥弄,樂音緩緩飄出,少年引吭高歌……
前幾幕是選木,尋絲,寸寸刨木的艱苦工序,到最後琴成,畫面便昇華了,油然而生一種歷盡磨難修成正果的感動,令人回味。
再有釀酒。
諸如: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之類的佳句隨手拈來。
每一枚核雕,都是一幅畫,每一幅畫皆對應一句詩,詩與精美的作品,如鴛鴦交頸,繾綣旖旎,水乳·交融,詩情畫意撲面而來。
“八十四句詩全靠背,厲害了我的秦淮小哥哥。”
商雅對秦淮佩服至極,從頭到尾,都不見他翻一頁書,而是把詩一句一句背下來,再雕刻在核桃上的。
想要從記憶中,篩選出這麼多應景的詩句,可不是背八十四首詩那麼簡單的,沒有半本全唐詩,做不到秦淮這般的從容不迫,雲淡風輕。
……
……
“走,給館長送過去,他都等一個多月了。正好我們出去走走,很多天不出門,關節都生鏽了。”
秦淮看了看時間,早上九點,外面掛著冬日暖陽,正適合出行。
“好啊。我去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