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經過孫羿長久的防守,胤軍進攻無力,蕭逐風、馬稚恩等人緊急召集伐蜀胤軍將校共商殲敵奪城之計。經過縝密商討,逐風秘派收買了當地有名的刺客冷殊暗中隱秘地潛入巴蜀刺殺孫羿,以使益州守軍群龍無首而軍心攪亂。
名叫冷殊的青年男子潛入蜀地,孫羿遇刺,而這位神秘的刺客之後也不知所蹤,生死未卜。益州刺史孫羿在性命奄奄一息之時將蜀地兵權交給了兒子孫浩,又命陸瑜任軍師中郎將佐之。
孫羿逝前告訴孫浩不得開城迎戰,只要死守城池,便會等來友軍增援。孫浩此人血氣方剛,少時力達千斤,能輕鬆舉大缸,猶如大力山神,然而他性急暴躁,心無計謀。在父親孫羿死後,孫浩怨恨那日負責保護父親的護衛翫忽職守,於是痛快殺之。將護衛們的頭顱掛於孫羿靈柩前,眾軍士駭然失色。
孫羿死於胤軍指使的刺客匕首下,孫浩很是氣憤不平,欲開城門迎戰胤軍為父報仇。此舉卻遭到了軍師中郎將陸瑜的阻止,念在是父親臨終前託付陸瑜輔佐自己,孫浩考慮再三後標未出兵。
但是孫浩整日憤憤不樂,經常毆打手下來宣洩憤怨,遇到與自己意見不符的將領、謀士便痛斥辱罵。後來他漸漸地不聽從於陸瑜之言,最終陸瑜得了疾病,懦弱體衰,又活活給孫浩氣死了。陸瑜一死,孫浩暴虐無道,致使軍心翁亂;因手下軍士受不了孫浩的暴虐統治,很多將士偷偷逃離蜀地,帶著糧草、錢財投靠蕭逐風。
蕭逐風見之大喜,吩咐手下善待蜀地前來投靠將士,並與他們探討蜀地地形與戰略。孫浩見伐蜀的胤軍隊伍逐漸壯大,心裡想著此時不除掉他們恐怕日後會成大患,於是開城迎戰,因蜀軍士氣消損,沒有了殺敵抗戰的慾望。伐蜀胤軍軍師將軍韋錦見如此情形,又廣招號令優待俘虜,讓益州更多的將領、官員覺得伴隨孫浩身邊就如伴隨著一隻老虎,而胤軍起義卻不濫殺無辜,所以原本隸屬益州的官員紛紛獻關投降胤軍。
得到益州降將的幫助,胤軍更是勢如破竹,益州大部分蜀軍沒有了反抗信念而放下武器投降於起義軍。孫浩聽聞大半蜀軍投降,這使得蜀軍與胤軍變得實力懸殊,成都城內計程車兵惶恐也欲投降。孫浩極其大怒,下令斬殺欲言投降之人,一夜之間孫浩便帶頭殘殺主降派軍士兩萬人,益州內守軍也組織了不同規模的反抗軍隊,來反抗孫浩的暴虐統治。
胤軍一路旗開得勝,士氣大增,蕭逐風又在成都城門口叫陣,欲與孫浩單騎獨鬥。孫浩見逐風如此猖狂,暴躁得又發起怒來,取了兵器騎著戰馬開城門便奔向逐風,兩人於城門下廝殺,很是精彩。
戰至一百回合之時,蕭逐風已經抵不住暴怒之態下孫浩那千斤猛烈的攻擊。蕭逐風直喘著粗氣,他見戰不得孫浩於是佯裝撤退,孫浩見蕭逐風打得疲勞,已無力與自己再戰,於是乘勝追擊,不放過將其斬殺的時機。孫浩一路駕馬追蕭逐風,而蕭逐風回眸時不時注意所浩的緊追,他們馬匹腿勁兒足,一個追一個趕,整整跑了七、八里地。
先逐風忽然勒馬停下,心中暗喜,孫浩見之則不解蕭逐風有何意圖,只顧一路奔去要殺他。只見蕭逐風又抬手示意,頃刻間只見路邊草叢中穿出上百名弓手,孫浩這時才如夢驚醒,急著調轉馬頭想要逃走。然而正要逃跑之際,那數上百支箭齊齊射向孫浩,孫浩措手不及擋下幾支箭後還是被射倒下馬,渾身血跡斑斑。眾人圍上去時,只見孫浩身上已佈滿箭羽,在那低聲嘶吼。
衝在最前面的弓手頭領見射殺了“西蜀小霸王”,正是得意,拔出一把短刀來,想著砍了孫浩首級去邀軍功。正在此時,躺在地上那個渾身是箭羽的“血人”突然如魔鬼一般猛地跳起,伸出那沾滿血漬的大手,一用力就將那個領頭的脖子給擰斷了,他又順勢奪過了那死人手中的短刀,拖著殘體不斷大殺四方。
眾弓手見死了領頭,靠在前面的幾個士兵也人頭落地,紛紛潰逃,而孫浩瀕臨死亡邊緣,雖尚有半口氣在,但也不能以一敵百了。那些弓手有的時不時拈弓搭箭射向孫浩……
最終,孫浩身負重傷,已經扛不住支支飛箭的侵襲,他半跪在地上,俯首而死。
“西蜀小霸王”至死也不會倒下!
蕭逐風見了也是感嘆孫浩之勇。
“韋……韋錦這小子真夠陰……陰的,給老子出了這……這……這陰謀,雖然孫浩的確死……死了,可老子還……還是覺得心……心裡不爽,勝之不……不武,丟人。”蕭逐風雖擊殺了孫浩,但是韋錦出的此計實在歹毒,讓一向打架從不躲躲藏藏的蕭逐風第一次覺得自己丟了顏面。
蕭逐風出於對對手的敬佩,令手下將孫浩屍體上的箭拔去,留了個全屍,尋了一塊不起眼的土裡簡樸地埋葬了,又在墳頭給他灑了一些酒。
兵不厭詐,自古如此。
只可惜孫浩雖具霸王之勇,然而盲目直衝導致中計,慘死於沙場;孫浩一死,益州徹底崩潰,主降派的蜀軍開門恭迎胤軍部隊,蜀人歸降。蕭逐風、馬稚恩等也以仁待民而得其信任,胤軍乃得益州巴蜀。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7k>
喜歡北胤前傳請大家收藏:()北胤前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