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皙,不,虞王殿下,那蕭賊的話可否當真?”
虞國相姚裘韞虛心謹慎地說道,他身為朝廷揚州刺史,之前被胤軍和勾糾用計丟了三郡,又遭到荊州的攻擊,迫使他不得不投靠妹夫葉皙,心裡很不是滋味。
姚裘韞本是北夏朝廷忠義之士,有心殺賊,奈何朝廷昏暗,官場如戰場,落得無力迴天。雖然葉皙目前身份仍是朝廷名義上特封的虞王,但實質上他卻獨斷獨行,打著清君側的名號公然挑戰皇權,完全就是和蕭璟一般叛國無二。
姚裘韞已經做不了北夏的官員了,便安身於葉皙陣下,想著一心輔佐葉皙成就霸業,他心裡還是不能太過原諒胤軍帶來的種種煩心事,所以有些忌憚。
“相國,我們之間還客氣啥?你是本王愛妃的親哥哥,也就是本王的哥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繼續叫本王小皙好了。”
“謝殿下,臣心領了。”姚裘韞俯首抱拳作揖,以表敬意。
“蕭璟以前在本王父侯手下從事,父侯救過他一命,對他有恩,他能成就今天的壯舉都是要感謝父侯當年的。我想他斷然不會背信棄義,他們起義軍要是言而無信,那麼和這黑暗的朝廷有何區別?”
“是啊,雖然害人之心不可有,可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本王知道,謝謝相國提醒,本王會分派兵力監視胤軍行動,要是一有情況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得知,然後另作方案。”
“好,殿下拿下荊州後有何良策?”
葉皙看了一眼遠處的山河,放眼望去是如此美麗。
“嗯……本王還未想好,也許會繼續攻伐,擴張江南,畢竟這天下太有韻味,相國你說是不是呢?”
“是的,江山固然風景如畫美不勝收,但社稷依明主,皇帝也不是好當的。臣認為拿下荊州後應當安頓百姓,整頓兵馬,鞏固一下江南氣運。戰爭勞財傷民,揚州自從和胤軍、荊州打了幾仗後也有些乏力,交州雖有氣數滿滿,但西南部土地貧瘠,恐怕持久的戰事會使地方的經濟下垮,軍隊的糧餉隨之也供不應求。我們與北方混戰之地中間隔個長江天塹,所得地域可謂是固若金湯,調整軍隊取得荊州後應當做好安撫事宜,興辦各類利益事業。以求江南的各類發展達到最大化,這樣才有足夠精力繼續擴張疆土,殿下覺得呢?”
“相國不愧精通執政,得相國輔佐,如虎添翼。就依相國所言,得了荊州後養精蓄銳以圖發展!”
葉皙收復了揚州最後一個郡城後便與胤軍共同攻荊州,呂徽被左右夾擊,州內百姓民生情況非常難受。
葉皙領五虎將其中的三位張鵬仙、黃歧彥、秦淵從揚州北部聯合南路胤軍親征荊州江夏;而令虞國中尉高瑄、姚裘韞之子姚邪領兵五萬從交州西北部進攻荊州零陵;令五虎將之一的羅燚領虞王府九耀騎率兵五萬從揚州西部直取荊州貴陽,令姚裘韞留守揚州代掌政務,令五虎將之一的潘毅分派兵力留守交州負責州境安危。
姚裘韞之子姚邪方年十七,生得眉清目秀,相貌頗為俊俏,他雖年紀輕輕,卻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孩提之時,姑姑姚詩瑤帶他去葉府遊玩,姚邪卻對府內陳列的兵器起了興趣;前虞國公葉仕昭見姚邪本就飽讀四書五經,他的父親姚裘韞文采奕奕,執政有方,姑姑姚詩瑤也是難得一見的才女,江南地段都都傳聞會稽郡太守之子文采不凡,比起葉皙半讀半混的讀書起來甚是用功。葉仕昭見姚邪天資聰穎,文雅中又不失男兒本色,葉仕昭好生歡喜,便授姚邪平生所學武藝,且待之如親孫。
葉仕昭有傷在身不宜騎馬,姚邪便跟著葉皙學馬背上騎射功夫,葉皙見表侄騎射功夫進漲效果卓越,年紀只還是個毛頭小子,卻又文韜武略,葉皙回想自己年少不懂事,那時沉迷花天酒地,這會甚是慚愧。
姚邪十三歲之時,父親姚裘韞剛從會稽郡太守提任揚州刺史,揚州豫章郡發生暴亂,姚裘韞派兵前去鎮壓,姚邪鬼靈精怪,好奇戰爭,便偷偷趁姚裘韞不注意溜進了抗暴軍隊。
雖然去到豫章郡時被抗暴軍一名校尉發現,將其保護在軍營中,但是這位刺史的兒子卻纏著那位校尉詢問戰事,常常在營帳中繪戰況圖。而那位校尉偶然間發現營帳中所畫的圖與軍中戰況相似,且其標註的地形、戰略要塞等位置基本符合。
校尉有些不太相信,覺得一個孩子不可能畫出軍事戰略圖來,便尋得這位姚公子,指著畫一一問之,姚邪對答如流,並分析了陣法要素。校尉震驚,此次抗暴有些棘手,他想了很久,認真琢磨姚邪的戰法,覺得可行,於是按照姚邪所佈置的去做,最終暴亂很快就被被平息了。
校尉真是大吃一驚,見到如此神童,真是揚州之幸,料想將來必是個將帥之才。御策五年夏,姚邪十六歲,姚裘韞將其帶在身邊出謀劃策。御策六年夏,當葉皙準備攻打荊州時,姚裘韞向他推薦了自己兒子姚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葉皙令高瑄為交州西北路大軍的主將,而姚邪則為監軍,高瑄主軍中戰事,姚邪主軍中政務,主輔結合,相得益彰。
高瑄見姚邪有些本事,便收其為關門弟子,授予自己琢磨加上實戰得來的兵法,二人在軍中以杯酒慶賀收徒之禮。
那虞王府九耀騎便是葉家軍騎兵裡最突出的九個精銳,配給那位帶兵打仗堪稱一絕的羅燚將軍真是如魚得水。三路軍隊同時殺入荊州,真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荊州終究抵不過胤虞聯軍的攻擊,眼看兵臨城下,那呂徽丟了荊州,自己隨一些親信帶著殘餘人馬向西逃去益州,他們投靠了益州刺史孫羿。孫羿為人剛正不阿,忠於朝廷,他雖收容了呂徽,不過呂徽曾採取不與揚州一起反擊胤軍的行為甚是可憎,又想到呂徽想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卑鄙之舉恨不得立刻殺了他,不過呂徽好歹也是個朝廷刺史,孫羿將其隨意殺之恐怕不好,所以他也沒給呂徽在自己手下任個職位,只是對他嗤之以鼻。
呂徽為保命,也只得寄人籬下,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雖然現在只是個丟了官的刺史,卻心裡依舊不甘,借到蜀地暫居,狼子野心一點也不減。
再說孫羿,他曾經在京都當過兵部尚書,與車騎將軍軒轅錦晟政見不合,常相爭辯,而導致二人之間有隙。孫羿之子孫浩也在朝當官,他天生蠻力,愛打鬥,年紀輕輕就可舉起千斤重的大缸,同鄉人憚之;之後他參加武舉,取得三鼎甲武探花名次,進官之路也步步高昇。
孫浩見軒轅錦晟與父親不和,軒轅錦晟又權勢凌人,對其恨之。一日,百官於乾坤殿早朝,軒轅錦晟又與孫羿嚴詞爭辯,孫浩見軒轅錦晟善於雄辯,自己父親落下風。孫浩便大步上前欲出手擊打軒轅錦晟,禁軍見之紛紛阻攔,奈何上了五十人都沒曾攔得住,直到皇帝大怒喝止才罷休。
皇帝見孫浩著實好鬥,赤手空拳便隨意穿梭於五十人的禁軍如同無人之境,甚是大喜。但殿堂之上孫浩如此粗魯,又目無章紀,饒恕他恐怕會惹大臣們反感,皇帝考慮了一會,將孫羿父子一同貶官於動亂的西蜀,從此孫羿當了這益州刺史,而孫浩當了益州司馬。
孫羿父子到了益州後以武力平定了西蜀動亂,孫浩見益州西部遭樓蘭國侵擾,百姓生活久久不能平靜,他便帶兵又西進樓蘭,打跑了樓蘭軍隊。從此孫浩在益州闖出一番名氣,孫浩因自小力大,又具霸王之勇,為人本領高強;他任官益州司馬,又是益州刺史之子,身份不凡,故在益州人賜外號“小霸王”,後來時間久了只要在益州,就無人不知道西蜀有個“小霸王”孫浩。
如今胤虞兩軍瓜分了荊州,虞軍得其中的襄陽、武陵、零陵、長沙、桂陽、江夏六郡,胤軍則得南陽、南郡、章陵三郡。之後,虞軍停戰,進入整修,江南也潛心致力於虞境內的國力建設。而南路胤軍繼續征戰,分派了一部分兵力接應北路胤軍的部分兵力分屬,攻向中原中西地段,而此刻蕭逐風、馬稚恩等發兵中原西南角,進軍西蜀。
西蜀與胤軍的大戰一觸即發……
<!17k>
喜歡北胤前傳請大家收藏:()北胤前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