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莫辰也是反應了過來,隨即說道,“大了說,可以是,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很好,過吧!”那聲音再次響起,隨即便再也沒有了動靜。
而莫辰三人則繼續前行,向著靈池而去。
此刻,整個天界之人都再次震動了,議論之聲不斷,
“竟然是有人闖入了靈池,這……這是瘋了不成,那地方就算是道門之主也不敢輕易的進入啊!”
“靈池竟然也敢入,當真是膽大包天啊!”
“也不知道是誰進入了靈池,想給他立給牌位,都不知道應該立什麼。”
……
“師尊,小師弟的氣息沒了,他不會……不會是進入靈池了吧!”
“你猜對了,他還就是進入靈池了,由他去吧!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對了,邊境的情況如何?”
“有師尊留下的大陣在,沒有什麼事情。更何況有師尊在,一切無恙。”
“唉!無恙?我怕是支撐不了多久了。算了……盡人事,聽天命吧!”
……
而莫辰三人越發的靠近靈池,徐風不由說道,“莫兄,要不你現在還是給我講講,先前我問你的問題吧。我怕沒機會知道。”
莫辰則是緩緩一笑,“出息吧,行吧,聽著啊!道、德、仁、義、禮,看起來有一些枯燥,也有一點哲學思想。
道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素養,認為是一種自我的品格;把仁義理解為一種素養,認為是一種做好人的標準;至於禮,更多的是看作送禮交際。
而事實上,古人所說的五種素養,是五種,並非現在人所理解的三種。既然理解上都有偏差,何況在行為上更是會有出入。
所謂的道,我以前也曾講過,就是一種規律,一種法則,也是因果觀念的產物。天道,就是天體執行的規律;地道,就是山川河流的規律;人道,就是人類社會的規律,比如那些人道主義什麼的。
書中說:“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文中的蹈,意為踩踏,如同道路。所以道,就是古代聖人應該去遵循的規律,只有遵循規律,那麼才不會像其它人一樣,不知緣由。
那麼什麼是規律,什麼是緣由呢?在農耕文明裡,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就是天道,是規律,順應規律的昌盛,違逆的必定滅亡。
如果觸類旁通引申開來的話,就是順應規律能夠預知結果的,就是道。比如說六壬對吧。誰掌握了道,並且順勢而為,那麼就會不斷昌盛。
總結為4個字,順天應時,做人第一要務就是要識時務,這就是道。
而德,才是真正個人品德的展現。那麼什麼樣的行為方式才算有德呢?
書中說:“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啥意思呢?很直白,就是滿足別人的慾望,幫別人實現價值,就像孔子雖然在政治上失敗了,但是以他為代表的教師,形容一個老師好不好往往都是說有師德,很少有人誇一個老師很有師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