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話題不再是哪家公子出醜或夫婿醉酒,而是圍繞那小公子如何英俊、詩作如何精妙展開。
“真不知他是哪家的孩子,竟讓屏兒如此掛念。”
“你又提他!”
“嘻嘻,別惱啦,聽說他是某位四品京官的小兒子呢。”
“四品?這倒是……你提這個做什麼?”
夫人們的鹹談僅限於此,然而在男子圈子裡,這話題遠未結束。一石居,京都最繁華的酒樓,雖換了數任老闆,但生意始終興隆。這裡向來流傳著貴族子弟的奇聞軼事,如今有這樣的大事,怎能不議論紛紛?
午時剛過,酒樓座無虛席,廳中商賈滿座。酒至酣暢,有人開始吟詩: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好詩啊,好詩!”
“賈老闆懂什麼詩,該不會是迷戀那二十四橋的美人了吧?”
“張老闆莫要取笑,我雖讀書不多,但這詩好壞還能分辨一二。”
“哦?那不妨說說,你覺得這詩妙在何處?”
“妙就妙在這‘玉人’二字的雙關!據說此詩出自一個十歲的孩童之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同桌之人被他這番話驚得目瞪口呆,隨後爆發出一陣笑聲。這樣的場景在大廳中屢見不鮮,卻讓二樓包間裡的達官顯貴們蹙眉深思。
“哼,不過是些市井之輩,聽不懂也罷!”
“呵呵,笵公子何必與這些人一般見識?他們若不知曉,公子豈會不明白那位小公子的身份?”
笵公子正是當朝戶部尚書笵建的次子笵思轍。今日他應友人之邀,本欲與禮部侍郎之子共飲商議事務,卻因對方爽約而心情不佳。此刻聽見樓下喧譁,更是煩悶。
“正因為我知曉那位小公子的身份,才覺得這些人的話實在過分!”
笵思轍悶悶地啜了一口酒,接著說道:
“且不論身份尊貴與否,單看他這般年歲,所作之詩便能讓司理理那般女子傾心,已足夠說明不同尋常!”
“若有機會,我倒很想結識這位九皇子。”
李旭身為九皇子的身份,在上層圈子中早已不是秘密。訊息靈通者皆知,這位剛滿十歲便獲准出宮的小公子正是李旭。然而,這位皇子初出宮即前往青樓,並迅速贏得新晉名妓青睞,這難免讓人感到意外。
即便連慶帝本人得知此事時,亦不禁愕然:
“朕怎會有這樣一位好色的兒子?”
然而,更令他好奇的是,李旭究竟寫了什麼樣的詩篇,竟能讓整個帝都沸沸揚揚、爭相傳頌。
“說說看,這孩子都寫了什麼詩?”
午後的鹹暇時光,慶帝慵懶地斜倚在椅背上,閉目問道。
站在他面前的是常伴左右的侯公公。聽聞聖上詢問,立刻回答道:“**陛下,九皇子共寫了六首詩,皆以樂器為題,分別是……”
他將李旭的六首詩完整背誦了一遍,一字不漏——這對他而言只是最基礎的能力。
慶帝原本緊閉的雙眸緩緩睜開,滿臉驚詫。
他雖對詩詞興趣平平,但最基本的鑑賞力還是有的。畢竟身為帝王,縱使談不上博覽群書,各類奏章表章也是閱過無數。
侯公公剛唸完,慶帝便已明瞭這些詩作水準如何。
“這幾首詩倒是寫得不錯,難怪一夜之間便傳遍京城。只是不知其中哪些是他親筆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