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軍隊確實來的氣勢洶洶,但都是劉莽演出來的。
他透過丟棄一些交通要道,讓訊息傳送回魯肅的地方變得更快一些,這使魯肅認為軍隊的作戰效果很不錯,至於稍微繞道一些的城市,守軍奮勇抵抗,劉莽派出影子營騷擾,儘量延緩訊息的傳送。
魯肅收到這些捷報的三天裡,其實在交通不便的城市中,都被劉莽用大代價搶佔了回來,一直到第三天,魯肅才知道原來在交通要地的附近,各大行進路線的中途地點全都被劉莽的軍隊佔領了下來。
獨立指揮的好處是魯肅能將權利最大化,能將他的個人才能發揮到最大化,部隊協同性極高。
但獨立指揮的缺點也很致命,那就是下級軍官之間的交流極少,甚至沒有交流。
他們的任務無法完成時,不會思考這是不是劉莽和陸遜下的陷阱,而會認為這是組織上的失誤,是魯肅的判斷失誤,他們會將所有失誤傳達到魯肅那裡,交給他判斷,而中間丟失的時間將難以彌補。
這就是劉莽那日夜召陸遜時與他商量的計劃。
利用魯肅的多疑與自信,他們設計了一個在這個時代很難想到的作戰計劃,這次作戰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與微觀把控上的難度。
直到魯肅真正與三日戰機插肩而過之後,陸遜與劉莽都還在心中捏緊心臟,好在,透過劉莽對戰場的把控與影子營的高機動性,總算是把這次的戰場靈活展開出來。
魯肅在收到第一封來自佔領城市的被攻訊息時,終於想清楚了對方的意圖,他知道,自己陷入了一個很複雜的情報網路泥濘之中。
他清楚對方馬上會派出重兵圍剿這些軍隊,他做出的反應是,把權利散發下去,交給下機指揮部門,各大戰略要地嚴守,不能江剛到手的城市送回敵手,同時責令正面軍隊猛烈攻城,分散其他城市間的壓力。
權利下分可以讓軍隊短時間內保持聯絡,猛烈攻城可以抽調劉莽和陸遜的一些注意力,但是他更清楚的是,這些軍隊將凶多吉少。
從派出軍隊到現在,不過短短五天時間,在壽春這個小小的地方,他甚至感覺像在迷宮中行進一般。
這就是與劉莽作戰的戰場嗎?魯肅第一次感覺自己在揚州真是小看了這個男人。
有一個人的眉頭終於落了下來,這個人是剛剛放下毛筆的陸遜。
連日來,他寫了不下一千封軍令,下發給各級軍官,概念是劉莽提出來的,但真正的操作大部分是由陸遜來完成。
他現在總算是反將了魯肅一軍,緩解了戰場壓力,更重要的是,淮南現在有了主動權。
之前一直疲於防守,先在終於可以趁著防守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了。
這話聽著很怪,但是對陸遜來說不怪。
陸遜對陣魯肅時的防守,他很緊張,那是一種近似於折磨的緊張,但先在不一樣了,他能讓魯肅緊張起來。
不要忘了,陸遜最擅長的是什麼?陸遜善於防守,他的出道戰就是防守戰,雖然結果慘淡,但他打得很漂亮。
城中守軍其實只剩八千,但他擁有前所未有的自信,他就靠這八千人,他有信心能在壽春的城牆前攔住魯肅的大軍一個月。
劉莽不在營內,他在堰口。
蔣欽可不是什麼一碰就碎的普通將領,他在未來是東吳的蕩寇將軍,英勇善戰,多次救下孫權。
但他的堰口是破的最快的,訊息是最早傳到魯肅耳朵裡的。
因為他面對的是劉莽,劉莽連魯肅都覺得有點頂不住,更何況是他。
略施小計,被蔣欽擋了下來,那就再來幾個小計。
這次蔣欽沒擋下來,還被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