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一定。
關叔叔為了臨東經濟發展,什麼事都能做得出。
“沒關係,關副府長,我一直最想做的是農業科技。”
易飛倒是無所謂。
他做的也不是新奇的東西。
早就有人提出過,只是一直沒有做好。
他想建蔬菜大棚。
告訴關副府長,他就能做?
農業科技?
關雲濤和趙麗麗都不解地盯著易飛。
是不是這個說法範疇太大了?
關雲濤想的是,農業科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需要長期的發展和投資。
研發個新品種說不定都得一二十年。
他一個十五歲的小孩,還沒上高中的孩子和自己談農業科技?
他有這個實力嗎?他有技術嗎?
農業科技不是建條商業街,投錢上心就行。
趙麗麗想的是,易飛總不是想去種地吧?
他要是真會種地,還有什麼他不會的?
他在福利院長大,跟誰學的種地!
易姑姑、馮神醫誰也沒種過地。
那就得認真思索,他還是以前的易飛嗎?
關雲濤耐下性子,“你說說,你想做哪方面的農業科技,這個概念太廣泛了。”
他覺得,憑易飛寫的那本方案書,應該聽聽他的想法。
甘羅十二歲能拜相,他十五歲能搞農業也說不定。
還是挺有想法的一個孩子。
“國家現在提倡改善人民生活,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
易飛款款說道:“我準備在大棚蔬菜種植和食用菌種植上下功夫,爭取讓我們臨東冬天也能吃上本地產的蔬菜和食用菌。”
國家明年要推出“菜籃子工程”,現在正好可以趕上這趟東風。
搶先弄出點成績,明年就會得到市府更大的支援。
市府支援的專案做起來才長久,才平穩。
關雲濤輕輕搖搖頭。
這是老生常談。
早在十年前,就推廣過大棚蔬菜種植和食用菌種植。
但效果嘛。
幾乎沒有。
大棚蔬菜在臨冬越冬很難。
要有加熱裝備才行。
產量低,投入高,農民投不起。
至於食用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