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人暗地裡腹誹才怪
嗯,是暗地裡沒錯。
見識到曹丕的器量後,朝中百官和士人黔首們,都不敢隨意說些什麼了。
萬一被追責了呢
對吧
曹丕也許自己也感覺到朝中氣氛的詭異,便讓于禁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又追諡于禁為厲侯,以一些補償之舉,讓這件事就此過去。
但是事情都做出來了,再怎麼補償都是覆水難收。
尤其是人心這種有了傷口,就永遠不會癒合的東西。
許多曹魏外姓的將領,得知于禁的悽慘離世後,都心有慼慼焉。
他們都猛然發現了一個事實曾經讓人奮不顧身、誓死追隨的“曹”字軍旗,在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故去後,好像變得沒有這種號召力了
當然了,曹丕對這些是不知道的。
他還惦記著讓孫權稱臣的事情呢
于禁死了,他心中出使江東的人,就變成了于禁麾下部將浩周和東里袞。
被于禁之死刺激得草木皆兵的浩周,在曹丕問及孫權稱臣是否可信時,就挑著曹丕喜歡的話來說。
但東里袞則依然保留著骨氣。
直接就說孫權絕對不會誠心歸順,此番稱臣不過是為了得到吳王的爵位而已想彌補江東孫家的出身不高而已
結果也是意料中的。
東里袞這個百戰將領,被曹丕找了個郡縣扔去當守備,此生只能坐在城牆上看這日升日落了。而浩周成為了使者之一,去江東封孫權為吳王,並要求孫權派兒子來做人質。
其實也不能怪曹丕心急。
他當上天子還沒有多久,若是有孫權來稱藩道臣,絕對是大功績。
只能怪他將一己的臆想,當成了事實來判斷。
也不想想,當年赤壁之戰前,已歷經三世的江東遍地投降的聲音,孫權還是拉出了舉國之兵,奮死一搏呢
以魏武帝的雄才大略,都不能降服的人,汝個曹子桓做什麼白日夢
難道每天睡醒後,不對著銅鏡看看自己長啥樣麼
朝廷百官們,無奈的看著冊封孫權為王的使節,浩浩『蕩』『蕩』的往江東而去,嘆息不已。然後呢,他們又被曹丕的舉動,給弄得心中不安。
六月時,天子曹丕很憤怒的,讓人去鄴城賜死了甄姬。
罪名是說甄姬因為被留在鄴城,覺得失寵而口出怨言,詆譭天子
再結合之前,曹丕想讓郭貴嬪為皇后,這就讓朝中百官看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未來。
大魏朝的太子之位,恐怕會引起一場內耗
自古母憑子貴,反過來,子憑母貴也是對的。而曹魏未來即將面臨的尷尬,就是母與子不相貴。
曹睿身為長子,卻被賜死了生母
曹丕想立的皇后,郭貴嬪卻無子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dexht
喜歡曹魏臣子請大家收藏:()曹魏臣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