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司馬懿而言,立不世之功、出將入相,讓河內司馬氏猶如當年的四世三公汝南袁氏或者弘農楊氏,才是追求。
他如今的抱負,是實現這個時代士人的最高最求。剛好,在出仕近二十年後,他終於有機會『摸』到兵權,終於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他有曹丕倚為心腹的信任。
地利,是他此刻在荊州任軍職,荊州都督是他的兒女姻親。
而人和,則是以鍾繇為首的潁川士人,都接納了他,都視他為權力圈子未來的中堅力量。
是啊,這一代潁川士人之首鍾繇,與他的家族有姻親關係;下一代潁川士人的代表陳群,與他交情匪淺。
遠的不說,他的長子司馬師和陳群的長子陳泰,就是總角之交。
有魏王曹丕信任,有潁川士人支援,有譙沛都帥為姻親,他司馬懿的未來是一片坦途。只要他努力點,將軍功這一短板給補齊了,以後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有這樣的未來憧憬,以身犯險去奇襲,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自古以來,不是風險越大、回報越大嗎?
再說了,他根本就沒看好此次征伐江東!
是的,司馬懿覺得曹丕此番一意孤行的征伐江東,沒有什麼意外的話,是無功而返的。
至少南線荊州的戰事,要無功而返。
不是妄自菲薄自己與夏侯尚的軍事才能,而是根據敵我實力的推斷。
自從江東猛虎孫堅戰死在荊州後,這個地方對於孫家來說,就成了夙願。孫策得江東之地後,就沒少發兵來戰;孫權就更別說了,帶著坑死周瑜的愧疚,讓他對荊州是猶如護食的那隻啥
也就是說,這次荊南之戰江東必然全力以赴。
駐紮的兵力,甚至會比在北線揚州防禦的兵卒,更多一點!
而且荊南水澤遍佈、山嶺橫陳,這種地形上作戰,防守一方會佔了更大的優勢。尤其是曹軍多為北地兵卒,並不善於山地戰。
在兩軍計程車氣上,也是江東軍佔優。
他們去歲一舉奪得了荊南三郡,還俘虜了曹魏名將於禁,士氣大振,銳氣十足。
而曹軍這一邊呢?督戰的人是夏侯尚,而不是讓兵卒們信心十足、讓江東忌憚的世之狡狐;攻無不克的陳恆!
這麼多因素都不讓人看好,都在此消彼長,以司馬懿的謀略,怎麼又能看好這次戰爭呢?
既然明知道無法立功,何必還要去參合在裡面呢?
直接將自己摘出來,率領別部去奇襲不是更好嗎!
敗了,在夏侯尚無功而返的光芒下,沒有人會指責他不堪重任。
勝了,那就是神來之筆!
成為此番曹魏徵戰江東,最耀眼的功績!
讓魏王曹丕與朝中百官,都覺得他司馬懿是有軍略的,可以委以重任的!讓軍中將士都覺得,跟著他司馬懿,是能立功的,有利可圖的!
完美!
喜歡曹魏臣子請大家收藏:()曹魏臣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