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字季珪,冀州清河東武城人。
少好擊劍,長成後讀論語、韓詩。還曾經和公孫方等人跑去青州找大儒鄭玄求學。後來歸鄉里,名聲賢達,被袁紹徵辟。
袁紹滅亡後,歸曹『操』麾下,多有諫言,乃一時良吏,大名士。
而且呢,他還是曹丕的擁護者。
這些年,曹老大在立魏國世子上,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猶豫不決。私下還用密函問家事的方式,挨個問過麾下重臣和賢良。
大家也都是以密信回覆曹老大的。唯獨崔琰,以『露』板奏章)的方式回答。
還明確了志向,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當時,此舉還一度引起了魏國內部的群議紛紛。也就是,將曹老大的心思給捅『露』出來了,弄得人盡皆知。
但是曹老大還不能責怪的那種,只能誇了一句崔琰的“公亮”。
因為曹植的妻子,是崔琰兄長之女。
所以呢,曹丕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對崔琰很友善。偶爾的,為了表示親近,還邀請崔琰客串教導一番曹睿學業什麼的。
崔琰允文允武,對此倒也不拒絕,就是有些嚴厲。
跟隨曹睿一起受學的陳修,對這位體態雄偉、須長四尺,德高望重的名士,也一直很敬重和印象深刻。
是故,他終於想到了以什麼理由問夏侯衡了。
尊師重道嘛!
崔琰畢竟也能算是,教導過他的先生之一。
至於以什麼理由去夏侯淵的府邸,那就更容易了。他昨日冠禮不就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嗎?怎麼說夏侯衡都是當了大賓的。
再說了,就算沒什麼理由,他去外大父家裡溜達溜達,有什麼奇怪的嗎?
兩家又離得不遠!
所以呢,他一大清早跑去銅雀臺給丁夫人問安後,便急匆匆的往夏侯淵的府邸趕去。還順手從丁夫人那裡,順了些王宮的吃食。
給的理由,是要帶給比他年紀還小兩歲的小舅舅夏侯榮,和夏侯惠等更小的舅舅。
丁夫人對此,還很溺愛的『揉』了『揉』他的腦袋,誇獎了句。因為夏侯榮的生母也是姓丁,和她是有血緣關係的。
不過呢,陳修到了夏侯淵的府邸,才發現自己忘了最關鍵的一件事。
夏侯衡,早就有官職在身了!
每旬除了一日休沐外,大白天裡,都是在官署中的!得等到日暮時分,才回來。而陳修這個年紀,有怎麼能呆到日暮時分呢?
只要到了暮食時刻,他不回去,他的阿母夏侯若君絕對讓人來將他拎回去!
好嘛,白跑一趟。
陳修給外大母丁氏見過禮,將蜜餞給夏侯惠等人了以後,興趣缺缺的呆了一會兒,便告辭回去。搞得他自己,好像是專門來送蜜餞的一樣。
不想,他才剛要出府的時候,卻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被夏侯榮給拉住了。
這位兩年前就以才名驚豔鄴城的小舅舅,扯著他的衣袖,問了好多關於他阿父世之狡狐的事蹟,和這些日子是怎麼教導他的。
話裡話外的,都是對狡狐陳恆的仰慕。
弄得陳修有些奇怪,這位小舅舅之前都沒有搭理頑劣名聲的他,如今怎麼就變成這麼親近了?
“阿舅,汝若有事求教於修阿父,為何不親自去拜訪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