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的幽州,天氣依然寒冷。
涿郡的太守府內,堆著好多個炭火正旺的火盆,讓屋內溫暖無比。卻暖不了,劉備臉上的寒意。
因為在許昌和鄴城的細作,帶回來了兩個訊息。
其一,是許昌朝廷。那些食大漢俸祿、披著大漢衣裳的百官們,對於魏公曹孟德進爵為王的朝議中,風向一面倒。
幾乎沒有人,說出一句反對的話。
大漢朝積威四百年,竟然沒有一根不屈的傲骨奮起反抗!
難道自從荀彧悲憤亡故後,大漢朝廷的百官們,已經沒有一個忠臣了嗎?
劉備心中有些黯然。轉念一想後,便變得釋然。
在許昌的朝廷,那些百官們,都是活在曹『操』的屠刀下的,沒人說話也不奇怪。因為敢於說不的人,在封公哪一年,已經被剔除了。
真正心存大漢計程車人,要麼蟄伏於鄉野;要麼前去投奔膽敢抵抗曹孟德權威的勢力。
比如自己。
是的,這幾年,隨著大漢權威日益式微,劉備作為名聲在外的漢室苗裔,又是執掌一方的諸侯,迎來了不少賢才千里投奔。
先是荊州劉表亡故、劉琦投降曹軍;劉璋敗於馬家軍,失去蜀中,他們不少故吏將領,都來了幽州。出類拔萃的,有兗州山陽人伊籍;荊州南郡人高翔、南陽人呂乂與王連;益州建寧人李恢、益州人陳式等等。
其中高翔、陳式兩人的統兵之能,被張飛讚賞不已;而李恢更是被認定為,日後必是一方都督之選。
當然了,這些人的名聲,在大漢朝還不明顯。真正讓劉備看到大漢朝的人心所向、他舉起匡扶大漢旗幟回報的,是孟光與來敏。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是故大漢太尉孟鬱的族人。
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是東漢開國功臣來歙之後。其父來豔,是故大漢司空。
這兩個人,都是三公之後,也是大漢士人的風向標。他們來到幽州了,未來就會讓更多心存漢室計程車人景從。
但是呢,在今日的議事,劉備覺得這兩個人有些礙眼。
因為他今日招來了僚佐,商議出兵攻打曹軍的事。這兩個人,覺得當發大兵攻打冀州,舉起與國賊曹孟德勢不兩立的旗幟。
讓劉備有些鬱悶。
他自己的家底,自己是知道的。
孤注一擲,無論勝負,自己都是失敗的一方。因為他敗了就是勢力消失之日;勝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苟延殘喘。
他可沒有狂妄到,能一舉攻下冀州。
好吧,就算是僥倖攻下了冀州,又拿什麼來抵禦其他曹軍的反撲呢?國賊曹孟德治下,又不只是一個冀州!
但是呢,他又不能直接反駁孟光與來敏的提議。
畢竟他們是拿著大漢威嚴作為出發點的。拒絕了,自己匡扶大漢的形象就轟然倒塌,麾下人心盡失。
哎,這種話,還是讓孔明來說吧。
他才是與孤君臣相知的股肱,定能給出個兩全其美的說法來。
劉備心中有了定論,便開口勉勵了孟光與來敏一番,便將眼光投向了諸葛臥龍身上,眼光殷殷期盼,聲音徐徐謂之。
“孔明,以汝之見,我軍當如何?”
大冷天依然搖著羽扇的臥龍,聞言,就給了劉備一個莫名心安的微笑。
馬上的,他就引經據典,博古論今。
先是肯定了要出兵的做法。然後就話鋒一轉,說到了如今發大兵攻打冀州的種種困難,讓孟光與來敏無言以對。
最後,藉助了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終於復國的勵志案例;和漢高祖劉邦當年進入漢中後,同樣是隱忍積攢實力才一舉奪得天下的故事。
既是說明事實,又給出了道路光明無比的未來,讓所有人都點下了腦袋。
劉備是最開心的一個,當即就大聲稱讚,還很感慨的起身做了一禮,說什麼“非先生之言,備就魯莽行事,誤了匡扶大漢之責任”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