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字公祺,沛國豐縣人。
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乃五斗米道的第三代系師。
割據漢中後,行五斗米道,廣佈仁政,甚得人心。就連巴中賨人的大族,杜濩、樸胡、袁約等人都親厚來往之,勢力因此延伸到巴中一帶。
曹老大把持漢室權柄後,逐鹿中原,無暇西顧漢中,便以朝廷名義封鎮夷中郎將、領漢寧太守。
按道理而言,張魯與曹老大是不應該起爭端的。
然而與蜀中劉璋他成為仇讎,連年互攻後,出於基業長青的考慮,張魯便將眼光放在了西涼與關中。
為了尋找盟友。
更是為了避免兩面受敵。
試想下,他和劉璋正打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從關中或西涼殺來一方勢力,將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事。
所以呢,當馬騰與韓遂相爭時,馬騰派人來求與之盟,張魯便應下了。後來還將女兒,許給了錦馬超。
不得不說,他對這個女婿,是很滿意的。
年少知名,儀表堂堂,有勇略,又是馬騰勢力的不二接班人。有這樁姻親關係在,他張氏割據漢中的權勢,至少能保證下一代亦無憂。
但是呢,慢慢的,隨著時光流逝,就有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
主要是來自他的麾下。
一『奶』同胞的親弟張衛,及楊帛、楊任等軍中部將。
他們覺得馬超做得有些過分了。
雖然不留餘力的攻打蜀中劉璋,是踐行當初的同盟之言,但是汝也不能仗著自己是關中人,便大肆誘『惑』某麾下關中籍的兵卒啊!
嗯,漢中張魯的麾下里,有不少是關中人。
初,董卓與李傕、郭汜等強勢人物相繼死後,無主的關中,大大的割據勢力,就如一夜春雨冒頭的野草,遍地都是。彼此之間互攻不止,個個橫徵暴斂魚肉鄉里。
關中百姓不堪其苦,思慕張魯治下寬仁,便從子午谷亡奔來漢中,有數萬戶之多。張魯皆收之,弱者編戶,壯者為卒。還吸取了劉焉置東川兵的教訓,分散在各將麾下。
後來,關中以馬騰一家獨大,馬超又率兵來攻打蜀中劉璋,勾起了不少關中籍兵卒的思鄉情緒。
畢竟無論何時,禮儀之邦的華夏傳承,都是講究故土難離、落葉歸根的嘛。
而馬超呢,攻下白水雄關後,在妹婿龐統的建議下,還讓心腹之人,在軍中傳唱了一曲先秦時代就流傳的詩歌。
是《國風·邶風·式微》。
曰:“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好嘛,這明擺著,是在誘『惑』關中籍兵卒回去馬騰的治下之地呢!
張衛等人,看著自己麾下的兵卒,時不時的就會三三兩兩的去馬超麾下,不鬱悶才怪了。真正起了摩擦的,是眾將推選張衛去討要這些亡卒。
軍中自有規矩,亡卒,按律當斬!
並牽連其家人。
但是呢,馬超卻是推脫著什麼,說這些人是鄉里,舉家來投,怎麼能拉出來砍了。如此一來,他馬超還有何面目立於世間乎!
其妹婿龐統,還和稀泥加了一句,說什麼彼此是姻親,是一家人,現在合兵一起攻打蜀中劉璋呢!這種枝梢末節的事,就不要計較了云云。
張衛一聽就怒了!
一個姓馬,一個姓張,就算回溯到五百年前,都不是一家!
爾等懷著叵測之心,暗地裡誘『惑』我等麾下之兵,這點已經不計較了!至少得把這些兵卒讓出來吧?
不然我等統兵之將,連明示軍律都沒法做,其他關中籍兵卒不得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