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啄一飲,皆為因果。
益州治所成都,州牧府中,劉璋滿臉的苦澀,品嚐著因果的輪迴。
不僅是他一手釀製的因,還有他先父劉焉留下的果。
劉璋,字季玉,是劉焉的幼子。
因其大兄劉範、次兄劉誕皆死於長安之難,三兄劉瑁素有狂疾不能任事;又因『性』格仁厚闇弱,所以才被劉焉的舊部擁立為州牧。
但是呢,就是他的闇弱,才讓益州表面上一片祥和、百姓安居樂業,實際上卻是暗流洶湧,隔三差五就冒出個叛『亂』來。
先是劉焉當年的雄心,留下的爛攤子。
初,劉焉見天下大『亂』,心生異志,聽望氣者言益州當出天子,乃求為州牧。
入主益州後,派遣張魯、張修一起進攻漢中郡,殺漢中太守蘇固,行五斗米教亦稱為米賊),截殺漢使,隔斷朝廷與益州聯絡。
又託他事誅殺州里豪強王鹹、李權等十餘家,以立威刑。
蜀郡人犍為太守任岐、校尉賈龍,舉兵反抗,攻打劉焉,後兵敗身死。蜀中人心,從此對劉焉相悖。
尤其是後來董卓逆行倒施,天下共討之,烽火遍地,導致南陽、三輔一帶有數萬戶流民進入益州,劉焉悉數收編,稱為“東州兵“。
為了安置這些人,也佔去了蜀中大戶的利益。
因此,劉氏在蜀中,早就失去了當地世家大戶的支援。
劉璋剛繼位,就發生了蜀中籍的將領沈彌、婁發、甘寧等人的叛『亂』,便是此緣由。
可以說,這些是劉焉給劉璋留下的苦果。
劉璋自己種下的因,其一是張魯。
他因張魯驕橫不聽號令,便殺了張魯母及兄弟,從此結成仇讎,連年引兵互攻。
其二,是對東川兵安置不當。
東川兵,在劉焉時代就屢次侵暴當地居民,劉璋掌權後寬仁,更是變本加厲。最後引發了蜀郡、廣漢、犍為三郡在州從事趙韙的振臂一呼,引兵攻劉璋。
後來倒是平定了,但是呢,劉璋卻是出了個昏招。
他竟然在叛『亂』平定後,才開始痛定思痛,嚴厲約束東川兵。順帶的,連東川兵同籍的關中士人,都排斥之。
比如法正、孟達等人。
好嘛,好像看起來,劉璋做得沒什麼錯。
為了安撫蜀中世家大戶嘛,為了長治久安嘛。
然而,後來馬騰與張魯結盟,馬超還成了張魯的女婿,就不一樣了。
東川兵,絕大部分,都是來自關中三輔之地!
馬騰的鄉里,就是三輔之一,扶風!
一開始,馬超與張魯合併攻下白水雄關,東川兵倒是還沒有什麼異常,依然是劉璋依託的本錢。
但是呢,狡狐陳恆離開荊北後,曹老大又興兵攻打江東,讓馬超再無後顧之憂。便發大兵攻葭萌關。
葭萌關,上通漢中,下至成都,順嘉陵江而下,可達巴西重鎮閬中。乃戰略要地,更是入蜀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