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世家林立,自有一套生存的法則。
江東也不例外。
比如當年的吳郡世家子陸康,時任廬江太守,因為覺得袁術是朝廷逆賊,不願給糧,被孫策圍攻兩年後破城。本人一個月後病死,宗族子弟更是死傷過半。
不管孫策是不是受袁術指使的,兩家都算是結了血仇。
然而,當孫家雄踞江東後,陸康的幼子陸績、從孫陸遜本名陸議都在其麾下出仕。陸遜還娶了孫策的女兒,結成姻親。
對這種破事,本來就出身官宦世家的周瑜,早就深諳於心。
所以他也猜到了,因病去職卻又活蹦『亂』跳的馬謖,來此求見的原因。
雖然馬謖明面上的理由,是期望宜城馬家的商隊,能跨過長江在江東各郡行商。
無非覺得狡狐時日無多,荊北他日將會被江東所得,先來賣個好罷了!
世家也好,豪族也罷,都是兩個字:傳承。
滋潤的傳承下去!
不過呢,當見到了馬謖了以後,周瑜還高看了他兩眼。
馬家竟然不急功近利。
馬謖來此的目的,還真是隻求賣個好,而不是直接求入幕僚佐什麼的。
當然,賣好也賣得挺到位的。
直言不諱說自己的四兄馬良,受陳恆知遇之恩,又兼『性』情頗重情義愛惜羽『毛』,現在不可能投靠江東,充當內應什麼的。
但是呢,馬家與向家是姻親。新城郡太守向朗說了,不願意看到生靈塗炭,無意與江東起刀兵。
好嘛,周瑜聽出來了。
馬謖這是在表態,它日若是狡狐亡故了或者不主事荊北了,周瑜揮兵取荊北之時,新城郡不會真心抵抗。甚至還在允許的範圍內,提供一定的便利。
而報酬,就是江東日後善待宜城馬、向兩家。
周瑜鬆開了韁繩,讓馬速緩了下來,看著原野上的枯葉在隨風紛飛。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側頭看著並騎的馬謖。
“幼常,汝之疾何時能康復?”
嗯,他這是在問馬謖打算何時出仕江東。
“都督,某之疾不流於表,而在於心。狡狐安在,荊北不易幟,某便一日不得康復。”
馬謖似乎早就打好了腹稿,聞言拱手微笑而答。
緊接著,又是一聲嘆息,悵然若失,“唉,想必都督已知,宜城馬家,已經不是當年的馬家了。若再走錯一步,將萬劫不復矣。”
周瑜對荊州之事,一直都很關注,所以也知道馬謖說的是實話。馬家是已經輸不起了,馬謖也不再輕易押寶。
唉,說假話的最高境界,果然就是用事實佐證,九真一假。
又是一陣沉默,周瑜也揭過了這個話題,問起了荊州當今之人物來,“那幼常以為,夏侯伯仁此人,當如何?”
“某四兄曾經感慨過,夏侯伯仁假以時日,必與屯騎校尉曹文烈,無優劣之分。”
和曹休不分上下?還是假以時日?
哈!
周瑜抓起了鬍子,嘴角微翹,“某久聞幼常素有知兵之名,不知對我軍就荊北之事,有何良謀建議?”
“謖才疏學淺,都督謬讚了。況且某此來,乃是求行商便利耳,不言兵事。”
好嘛,馬謖拉住了馬韁繩,作勢要拱手告別。
看來鐵了心,要等江東入主荊北後,才能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