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字孝直。
扶風郿人,名士法真之孫。
因為關中饑荒的關係,與好友同郡的孟達入蜀依附劉璋。
然而作為外來戶,蹉跎了近十年,官職也不過是軍議校尉,還被他人嫉才所非議著。
所以呢,他和張松成為朋友,很大的原因是都看不上劉璋。
當張松說起曹阿瞞不能禮賢下士,孫仲謀又隔著個和劉璋一樣溫柔的劉琦,蜀中能依附的雄主也就馬騰的時候,他便陷入了沉『吟』。
“子喬兄,汝家中世代居住蜀中,還是莫做此打算了。”
好久過後,法正才出聲,“馬壽成此人一生對朝廷叛而又降,反反覆覆,乃唯利是圖之人耳,並非可以託付身家之主。”
“唉”
張松嘆息了聲,臉『色』落寞無比。
他也是才智過人之輩,哪能看不透馬騰此人。只不過是惋惜自己一生所學,全都荒廢在劉璋身上罷了。
又是一陣沉默。
暗自躊躇了半響的法正,捏著鬍子,壓低了聲音,“子喬兄,某想辭官取道南陽歸鄉里。”
張松聞言連忙出聲:“孝直,汝鄉里扶風為馬壽成所據,正與夏侯妙才戰火”
但是還沒說完,他便臉『色』一怔,也反映了過來,眼神充滿了不可置信,“孝直這是欲投世之狡狐乎!”
微微頷首,法正承認了。
頓時,張松就急了,直接探過來半個身體,“孝直,愚兄痴長數歲,有些話不得不說。那狡狐不過他人臣子罷了!就算其有赫赫戰功,但也受曹阿瞞猜忌。豈不見曹阿瞞得荊北,皆是此人之功,然而督戰江陵之人,乃曹文烈乎!”
看著張松眼裡的一番好意,法正有些感動。
知道對方一心為自己著想,入蜀以來也是他盡心維護,但是張了張口,最終,還是化為了一聲嘆息。
“唉,子喬兄,某今歲三十有三矣。”
張松默然。
是啊,法正是建安元年入蜀的,近十年了。空負一身才學,卻只能當個閒人蹉跎度日。
大丈夫生於世,當建功立業,朝夕必爭!
又能有幾個十年可以浪費呢?
“此事,孝直可與子敬商議過否?”
子敬,是法正同郡好友孟達的字。
到底是知交好友,張松終於不再勸說阻止了。
“未曾。某先去觀望世之狡狐一番,若能成事,再作書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