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在投奔陳家之前,是當過賊寇的。
所以對荊山、衡山大別山等山澤之地,都很熟悉。而龔都的殘部,就是活躍在汝南與南陽郡之間。
說是殘部,還真沒看低了他。
汝南的這支殘餘黃巾,在張角失敗後便遁入山澤中。
在建安元年,依附袁術,結果被曹老大擊敗,沒了一半人馬。到建安五年的時候,又群起號稱響應袁紹寇略許下,然後被曹仁再次大敗。
就剩下兩千多人,苟延殘喘。首領也從原來的四個,死剩下龔都一人。
陳恆打算讓廖化率幾百人軍進入衡山,找龔都及其他佔山為王的賊寇。因為南陽郡如今很缺人口。
至於龔都願不願意被招降,不在陳恆的考慮範圍內。廖化是帶兵過去的,如果不投降,那就打到他走投無路唄。反正南陽無戰事,而且軍糧也不需要他出。
是的,陳恆很無恥的讓汝南太守來出軍糧。
話說得很好聽,什麼同為朝廷效力,相互幫忙,討伐賊寇保境安民是應該的。我出人了,你就出糧吧。
還特地讓充當廖化副手的夏侯霸,親自送去的書信。
嗯,夏侯淵的人馬依然拱衛著許昌,整個豫州的軍事都歸他管轄之內。
好嘛,汝南太守不賣陳恆的面子,也得顧及夏侯淵的感受。只能暗地裡將陳恆罵了無數聲狡詐豎子,表面上一臉感動的調撥了軍糧。
建安九年,正月,曹老大殺入了冀州,與袁譚合兵攻袁尚。五月,圍鄴城。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
而南陽郡,也發生了件不大不的事。
頗有名聲的呂常,掛印封金,帶著家人順淯水而下,跑去朝陽縣隱居山野。據說原因是南陽太守陳恆,『逼』迫太甚所致。
劉表聽聞後,讓長子劉琦親自去請了三次,才請到了襄陽內。洽談一番後,感慨其才能,當場想任命為中郎將什麼的。但被呂常謙讓拒絕,最後變成了朝陽縣令。
為此,許昌城內百官都不齒陳恆為人,紛紛上表請天子罷其官。
而遠在冀州的曹老大,則是讓荀彧將陳恆罰俸三年,建武將軍前面也加了個“行”字。
嗯,從正職變成了個試用的。
所以陳恆幡然醒悟,特地寫了份自責書,貼在南陽太守府外。
書信中各種自責,各種賭咒發誓,類似於以後要重新做人什麼的。反正就是說得賊好聽。
當然,做的也不錯。
不僅親勸農桑,頒佈了不少府令,打壓世家豪強的土地兼併,重治不法官吏什麼的。還以身作則崇尚清簡,出來公幹永遠都是啃幾塊麥餅。
不過他自家宅子內,時常有肉香味瀰漫。聽說是司空府丁夫人差人送來的,給夏侯若君補身體,為了備孕。
嗯,不是真的,這一定是道聽途說。
再後來,連城門稅都給免了,讓南北樞紐的南陽郡變成了商隊的香饃饃。連一直自給自足、五斗米教的漢中,每個月都有好幾支商隊來往。
總的來說呢,短短大半年的時間,陳恆的名聲就從一開始的妒賢嫉能,變成了知錯能改、愛民如子的官吏幹才。
但是呢,天下人的眼光,並不關注在的南陽郡。
河北戰局又有進展了,還讓人掉了一地眼珠子的那種。
事情都是袁家三兄弟給引發出來的。
袁尚的大本營鄴城被攻破了,是所有事情的導火線。
比如高幹,這位被曹仁與張燕合力打得只剩下太原郡、雁門郡的幷州刺史,投降了。不過他只給曹軍送來了一個太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