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利益觀念的神奇之處,在於無論是好的壞的事情,只要能扯上關係的,最終都會變成雙方試探的橋樑。
就如陳群讓人回家請示陳紀,還提及了自己小妾曾經與陳恆定了親一樣。並非是在消除陳恆心中芥蒂,而是透『露』出友好的潔白的牙齒:可願意和善結交否?
有兩百年傳承的薰陶積累在,陳恆自然是上道的。
都是世家嘛,別人滿口笑容的白牙不接受,那麼迎來的就是面目猙獰的獠牙了。
馬上的,很熱情的,就對陳群發出了邀請:無論陳紀是否願意當下聘之人,十日後,還請長文兄莫嫌棄陳家簡陋,百忙中抽空賞臉來熱鬧一番云云。
這不,才見面不到一刻鐘呢,才寥寥數語呢,兩人表面上好得跟知交了二十年一樣。
陳紀的回覆也很快,他對自己兒子請示的意圖洞若觀火,讓家僕帶了一句雙方都很遮羞的話:能去司空府下聘,正好讓他能拜謝一番曹老大、給他們父子報效朝廷的機會。
話很得體,說得好像不是他在幫陳恆,而是陳恆給了他個好機會一樣。還把道義安得很高,好讓私下小九九心照不宣,所以皆大歡喜。
告別出了荀攸的府上,陳恆暗地裡就給自己提醒了一句:要努力往上爬了。
是的,他該努力獲得陣營裡的更多話語權了。
從荀攸到陳群,潁川計程車人們向他丟擲橄欖枝,目的不外是覺得他未來前景不錯,先結個善緣。如果他一直不鹹不淡的耽誤下去,肯定就會被放棄的。
既然不能相互利用、相互守護,誰還會願意多了個拖累呢?
嗯,陳恆覺得自己也不願意。
深深撥出了一口氣,陳恆便騎馬往自家宅子裡趕。在荀攸府上耽誤了太多時間,天『色』已經夕陽如火了。而今晚,他還要去拜訪張遼的。
拜帖在剛回到許昌的當天,就送過去了。只不過是張遼一直住在兵營裡,雙方才約了今晚見一面。
他是去感謝救命之恩的。當年在山陽郡裡當俘虜的時候,張遼曾經救了他一命。如今同屬一個主公了,怎麼說也得走一趟。
做人嘛,暗地可以讓人罵上萬次無恥不要臉,但表面上一定要道貌岸然,讓人無可指詆。
而且陳恆覺得,張遼是願意和他稱兄道弟的。
畢竟他在曹營中的尷尬,比徐晃還要慘上許多。
作為當年呂布手下掌騎兵的張遼,給曹營眾將新增了許多不太美好的記憶。比如夏侯惇、樂進、于禁就沒少吃過虧,李典更是仇大苦深。
他的從父李乾、堂兄弟李整的死因,張遼至少要負上一半的責任。就差沒親手揮刀砍下腦袋了。
好吧,兩軍征戰,各有死傷也無可厚非。但為什麼你一個敗軍之將,一投降到主公的麾下,就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呢?
你才二十八歲19八年投降)好不!我們出生入死那麼多年,官職才是都尉、還沒被封侯好不!
憑什麼啊!
正如陳恆所料,張遼對他的來訪還是挺熱情的。
庭院中那隻烤得金黃『色』的全羊,就是最好的證明。雖然表面上說,這是他鄉里幷州雁門馬邑那邊的待客之道,但圍著烤全羊而坐的,還有他幾歲的兒子張虎。
兒子都拉出來,不就是奔著通家之好去的嘛。
陳恆的誠意表現得更明顯。
他讓管家陳坤備下的兩份禮物,給那位不知姓名的親兵無非是錢財布帛之物;而給張遼的,則是一堆竹簡:陳太公從王家坑蒙拐騙來的《吳子》。
都是帶兵打仗的,把兵書給送出來了,張遼當然知道是什麼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