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姓劉,有個女兒,未及笄。而且陳伯在上個月,把陳家定親的禮物送到了他家裡。
三月天了,原野之上已經是綠意蔥蔥,在微風掃過之際,便是一片新生希望的禮讚。
離陳家烏堡約『摸』五里的半山腰上,也是綠意點點,兩座墳塋相依而落,一大一小,一新一舊,那是陳太公和陳恒生母的。
當年陳太公將陳恒生母的牌位放在了祠堂裡,就安排了以後葬在一起的決定。墳塋不遠處,一個簡陋的茅草屋很突兀的落在那裡,後面還有不少茅草屋子環繞。
陳恆住在茅草屋裡兩個多月了。
陳太公也去世兩個多月了,悲傷也被時間抹平了不少。畢竟逝者已矣,生者當如斯。好好的活下去,才是對死去的人最好的報答。
但另外一件事,卻讓陳家人煩惱不已。
大漢朝以孝治天下,結廬守孝是習俗,尤其是世家。
如今討伐董卓的盟主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也曾經給母親守孝三年,還“又追行父服”,守冢廬整整六年。
陳恆也是一身麻衣給陳太公守孝,三年。他的生母被重立墳塋的時候,陳太公就用父親權威,強制要求他不能為生母守孝。
如今他為父親守孝,年紀大的陳伯、陳鏈,輩分小的陳到『奶』兄弟陳澤都勸過。以陳家諸多事務需要他決斷和他年紀尚小為由,說只需守孝三個月即好。
“你們莫要再說了,阿父曾說過,他就我一個孩子了。我若是不守孝,阿父會孤單的。”
陳恆是這樣說的,然後就揮了揮手讓眾人散去。
他還沒有改口,將“阿父”變成“先考”。先考,
對已離世的父親的稱呼,“先“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陳家眾人並不死心。
守孝清苦,不少身體孱弱的人在守孝期間落下病根,甚至是離世。老家主已經故去,新家主本來就是個早產兒,萬一有個好歹,那陳家就真的完了
這不,看到聞訊趕來弔喪的高柔,便先拉到一旁,病急『亂』投醫的慫恿他以小夥伴的身份勸說。都是年輕人嘛,總會有些共同語言的。
謙謙君子的高柔,架不住眾人的哀求,便允了。只是很可惜,從小被儒家仁義教育的高柔,實在不是說客的料。
他給陳太公的墳塋行禮後,才說了個開頭,就被陳恆一句話堵死了。
“高柔兄莫說了。為人子者自當盡孝道。恆年幼,未曾讓阿父省心一日便如今若是連結廬守孝都免去了,那恆還有何面目自稱為人子”
唉
高柔深深的嘆了口氣,也不再說話了,直接從旁邊抽出一縷麻布綁在了腰間。
“高柔兄,你這是為何”陳恆一臉詫異。
“子初也莫說了,你我兄弟相稱,也應該不分彼此。我就在此陪你一個月吧,與你做個伴,研讀經書。”
原來除了阿父之外,無需利益糾葛,世間也有人願意和我休慼與共的。陳恆心裡大為感動,眼睛有點溼潤,情深意切的拱了手。
陳家眾人一看,怎麼勸人的變成了入夥的?不行,為了陳家,不能由著家主的『性』子來!又是一擁而上,又是各種悲慼的勸說開始
喜歡曹魏臣子請大家收藏:()曹魏臣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