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蔡邕感到為難的,並不是這些書他沒有,而是這些書有些敏感。
《史記》還好說,當成歷史故事來看也能說得過去。《商君書》和《管子》就不同了,典型法家思想的書,內容多有貶低儒家的地方。
漢武帝獨尊儒術後,蔡邕本人也是儒家擁護者。讓一個小孩子讀法家的書,這可不是小事,說不定就走上離經叛道的路!
“恆兒,這些書老夫都有,但是不能借給你!”
蔡邕看到小陳恆想開口,就擺了一下手,“你先別說話,先聽老夫說完。不是老夫吝嗇或者出爾反爾,而是這些書不是一般的書,很可能會讓你誤入歧途。所以你必須老老實實的告訴老夫,你要選這些書的理由,老夫再決定能不能借給你抄錄。別拿好玩這種理由來搪塞!嗯,就先說選《史記》的原因吧。”
好嘛,被揭穿了。
不過無所謂,小陳恆也沒打算能騙得過去:“回蔡世叔,小子想讀《史記》中三十世家,理由和喜歡讀《春秋左傳》一樣,是因為讀史可以知興衰,鑑往知來。”
“知興衰!鑑往知來!”蔡邕一臉震驚,嘴上不停喃喃的來回複述。
這真是隻有9歲的孩童嗎?這樣透徹的、一針見血的答案,就算是已經冠禮了的學子都不一定能說得出來!
不會是伯彥兄私下教導的吧?蔡邕心裡有點怪異的朝陳太公看去,卻發現他一臉目瞪口呆,下巴都快要掉到地上去
“蔡叔父,不知道這樣的理由可否?”小陳恆見蔡邕半天沒回答,有點緊張,小心翼翼的問。
“蔡叔父?”
“啊?哦!”蔡邕回過神來,不過還是不相信,“知興衰,鑑往知來。這句話誰告訴你的?”
“沒人告訴我,是小子自己想到的。這樣的理由不對嗎?”
“對!這個理由很好!”
收起驚詫的心情,蔡邕恢復到風輕雲淡的表情,左手撫著鬍鬚,心裡想也許這世間真是有神童的!怪不得能八歲退千軍呢,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今天可算是開眼界了。
“嗯,《史記》可以借給你抄了。想讀《商君書》的理由呢?”
“想讀《商君書》和《管子》的理由是一樣的,學以致用。”小陳恆心情大好,連回答的聲音都清脆了不少。
“學以致用?你可知道這兩卷書的內容是法家的?”
“小子知道。”
“那你要怎麼學以致用?”
“《漢書》有云: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裡者也。儒家講究仁、義、德和禮,是恩,有恩者可使人;法家講究務實、秩序、術和勢,是威,有威者可畏人。恩威並施者,方能為人上人。”
小陳恆的話語剛落下,蔡邕的鬍子就被自己猛然拔斷了好幾根。
這小子是妖孽!絕對的妖孽!
雖然漢武帝之後,儒法之爭已經蓋棺定論,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是治國的根本;而法家也被承認法律作為治世工具,正如小陳恆所引申的互為表裡。
但是“有恩者可使人、有威者可畏人”是治家、治國的用人領悟、馭下之道,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懂了!這不是妖孽是什麼?難道天下真有生而知之者乎?
蔡邕感覺自己的心態起伏太大,心臟有點受不了,需要時間來調整一下。
而陳太公的感覺不同,激動得滿臉通紅,眼冒綠光,開心得恨不得抱起小陳恆啃一口,心裡大感陳家後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