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棋手雖不似娛樂明星那般出入前呼後擁、拖家帶口,但高段位的棋手最起碼一個兩個經紀人和助理還是會請的。
特別一些上了年紀的棋手身邊還會常年帶著醫生和護士。
盛世這遊戲艙說是說帶健康檢測,但事關人命,誰敢大意?
萬一真出了什麼問題,遊戲裡渾然不覺,豈不是要釀出無法挽回的後果?
然後還有一類人……親屬。
線下比賽,遠隔萬里,不太重要的,家人一般也不會去看,但這回是在遊戲裡比賽,免了舟車勞頓,是故很多棋手的親戚朋友都專程練了個號上來幫之加油打氣。
其中最多的,是家長。
16盤棋,32位棋手,其中有7人未成年。
雖然盛世給這幾位的賬號準備了極其嚴格的防沉迷大禮——只能進賽場、其他一切地圖免入,並且還會按時統計上線時間報給家長和棋院。
但即使有這樣的措施,家長們還是不放心。
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備受關注的少年國手,誰敢放鬆?
並且這些東西也只能加給未成年棋手,那種剛剛成年、依然玩心未泯的的呢?
32位棋手,7人未成年,另外還有19人,年齡也都介於1823週歲之間。
棋界最高規格的比賽終究還是頭銜戰,聯賽畢竟還是新人的舞臺。
只要年滿18週歲,就是完全民事行為責任人,遊戲公司根本沒有資格去做限制。
棋手這個工作,不說養尊處優,但平時大部分時間的是論道於紋枰之間,很少接觸社會中的風風雨雨,智商與邏輯思維能力高於常人的同時、情商卻未必能跟上節奏。
能入段,定性肯定是有,但連著那麼多年埋頭、不問世事下來,積累的壓力也很大,誘惑一多,誰都不知道這定效能不能一直保持。
家長們如何能放的下心?
除此之外,還有棋院的前輩、俱樂部工作人員、賽事組委會人員、電視臺記者和後勤……
林林總總,兩三百人。
比賽開打了,有些人沒有事情做,想要去體驗一下游戲,盛世能說不?
這光榮而艱鉅的任務,拉車幫不接,誰來?
其實他們也不敢放,棋賽究竟誰來辦,最終肯定是棋院定,棋院呢、又會去問棋手。
但棋手哪裡會關注這樣的東西?
到時候肯定要受這些人影響的,要是拉車幫現在怠慢了他們、其他幫會又接好了手,下一輪比賽估計直接就飛了。
辦這個比賽,拉車幫還算是有些賺頭,棋具淨入200多萬,廣告收200多萬,直播時候觀眾刷禮物分成收益三十多萬,然後還有門票,20萬張一張50金算起來也有100多來萬,
加上場內和直播間裡掛的零食廣告連結走出來的流水,扣掉佈景、場地人工、編舞、禮賓和其他雜七雜八的成本,粗略估算,盈利在170190萬之間。
嚴格意義上來說,搞不好還是虧的。
因為那200多萬的廣告錢實際上是盛世送來的。
如果沒有網路獨家、加上又是頭一遭,贊助商根本不可能看得上拉車幫這種剛註冊不到2個禮拜的小公司。
而且很多玩家也確實沒有接觸過這種東西,跟風黨很多、大家就圖個新鮮。
下一輪再開,還會不會有那麼多觀眾呢?
贊助商不是傻子、真心喜歡圍棋不圖賺錢的老闆也不多,沒觀眾、沒流量,誰願意掏腰包?
這一塊收入一少,還能賺嗎?
情況基本和大家之前預料的差不多。
這活計也就賺個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