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這麼一個軍情,那是肯定不能判斷這究竟是出自ai還是人手的。
“略優”這個用詞確實是主觀用詞,但兩邊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沒有出現差別。
ai的特點就是死板,只知道根據程式設計師定下的規則來判斷情況,沒有絲毫自主性。
想要徹底判別究竟是ai還是人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甩出相當多並且相當繁瑣的小問題,如果是人,面對一大串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管是誰都會慢慢開始煩躁,在其中夾雜一些主觀性很高並且實際意義相同的問題——當然要換一個問法——如果前後出現了不一致,那就可以斷定是人,如果對一個問題從頭到尾都是完全一樣的回答,那這是ai的可能性就比較高了。
打個比方,“你認為國足本場比賽整體發揮如何?”,問完這個之後再問各個球員,再問教練,問了一大串二三十個其他不相干的東西之後再問一句“你認為國足本場比賽有沒有把實力徹底發揮出來?”,然後再接著問球迷、燈光、場地、草皮什麼的,又是這些小問題,再隔20多個又來一句“你認為國足本場比賽的發揮是否能讓你滿意?”
反正問法是稍稍改換一下,但選項不要變,如果是ai,肯定從頭到尾都是“爛的我都不稀得說”,但如果是人,在過了幾十個其他問題之後就會被導向到不同的答案,
比如說在問卷中告訴大家這場比賽草皮不適合我們國家的風格、這裁判黑哨……誒,那一開始表示“相當不滿意”的選項可能到後面就成了“差強人意”,
如果說後面的題幹中再丟擲一些背景,比如說“中國隊在某年某月某日面對這個對手時曾在主場慘遭0比4敗北”什麼的,那有些人的回答就會變成“比較滿意”了。
做這種調查的時候。其實跟新聞媒體是有很大相同點的,就是……
大眾的思想,是可以被操控的。特別是在資訊部隊稱的情況下,這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正因為如此。才有很多人說新聞記者無德。
陸明現在採用的,就是這樣的思路,傳令兵回來之後立刻馬不停蹄得再派人出去問諸如敵人兵力分佈有沒有漏洞、兵種構成科不科學、地形復不復雜、從哪條線攻上去比較好、需不需要增員,能不能去增員別人……
反正就沒有一個能量化出一個標準答案的。
並且很多問題甚至陸明自己問出來都覺得莫名其妙的,比如一個“將軍覺得那般兵器攻山好”。
陸明當然不是要真問答案,而是看兩邊答案是否一樣。
問的時候是每隔20秒左右問一個,回來的時候……
約莫在第七個還是第八個問題的時候,兩邊開始出現分歧了。
劉伯庸那邊是“此間地滑馬力難濟不宜用騎兵”。黃一刀那邊則是“唯大人馬首是瞻。”
黃一刀這個回答,陸明已經看到了不知道多少遍了,本來一開始還會用別句子,什麼“任憑大人差遣”、“末將莫不敢從”,到後面當軍情一多,馬首是瞻這句就越來越多了。
但就算是這麼句,之前也是兩邊同時這麼說,但這還是第一次兩邊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實際上剛才回報的話裡面幾乎被這句壟斷的時候陸明就基本能斷定這確實是有人扮演npc了,
系統應該是直接給不同的軍情加了不同說辭,npc直接選答案就是了。一開始的時候兩邊都會找一找,到後面無聊的問題越來越多,索性都懶得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