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芸反反覆覆的看了又看,將這張短短的紙條與李景楓以前寫的那些紙條都一齊放在小匣子裡,就擱在自己的床頭,每日清晨一睜開眼睛,便能看到。
李景楓不在如蘇,便指派丞相李懷鑠以及內閣學士馮昆共理朝政。
李懷鑠為人精明圓滑,曾多次代理朝政,經驗豐富,馮昆是早年的狀元出身,筆鋒尖銳,能謀善斷,在朝中有智囊之稱。
兩人配合默契,也都很勤勉,如此一來,周國政局仍是保持了原先的穩定與平衡。
而整個後宮,現在全由惜芸一人治理,事務龐雜,名類繁多。
惜芸一邊學習,一邊摸索,面對著玄天宮裡數量眾多的太監宮女和侍衛,如何管理制約他們,便是一項大難題。
她翻看了很多史書,一點一滴的研究,常回憶李景楓以前是如何御下的,也回憶江母當初是怎樣管理整個江府的。
對待宮人們,惜芸仍舊是慈眉善目般的和熙,但若有人犯了錯,或是違反了宮規,依情節的輕重,惜芸亦會毫不含糊的責罰。
當她第一次下命令,杖打一名偷竊財物的宮女時,雖然只命人打那宮女十大板,但惜芸心中還是極不好受。
尤其是聽到那宮女撕心裂肺般的慘叫聲時,惜芸自己先出了一額頭的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喝口茶,都覺得喉嚨裡哽得難受。
阿柳跟在一旁,冷靜地說,娘娘你做得沒錯。
惜芸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李景楓臨走時,曾經仔細叮囑過她,該賞便賞,該罰便罰,恩威並重,寬嚴得宜,才是治理後宮之本。
惜芸心裡慢慢平復下來,雖說仍有負疚之感,卻也不再心軟了。
她本就是極其聰穎之人,想通了道理,做得便有板有眼了。
她在各處宮殿都派了專人負責,在各個司局也都挑選年長有威望的宮女擔任主管,平時的禮儀和定例都嚴格按照宮規實行,日常衣食住行也安排得井井有條。
惜芸不喜奢華,但皇后該有的威儀和排場,她並不隨便減免。
惜芸也不喜責罰,但犯了錯的宮人們,該打板子的打板子,該扣月俸的扣月俸。
規矩和制度定好了,便有如一個無形的框架,所有的人都在框架內平穩生活。
惜芸從最初的茫然,再到漸漸的得心應手,整個玄天宮的裡裡外外,她竟也操持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但是,如此平穩的玄天宮裡,卻突然來了一位惜芸預想不到的故人。
朝乾殿的小太監拎著袍角喘著氣,一溜煙的跑來,說是宮門外有個姑娘想求見娘娘,自稱是娘娘的師妹。
侍衛們不敢放入,那姑娘卻賴著不走,城門的侍衛只得一層層的往上稟報,最後惜芸聽了,心下卻驚訝。
師妹?
她只有一位小師妹,便是程蘇。
可程蘇遠在豐城,怎麼會突然到如蘇來?
惜芸立刻命侍衛放行,須臾間人已帶到,一個瘦弱的身影急匆匆的奔進來,一抬臉,眉目清秀,面容熟悉之極,果然是小師妹程蘇!
喜歡太子他總是纏著我請大家收藏:()太子他總是纏著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