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去安馬的搶救小組成員全部登機後,隨著引擎的響動,飛機慢慢的離開地面,遠看猶如蜻蜓上天一樣進入雲層,然後就像浮在雲層裡一樣,窗外都是白色的雲霧,約莫過去十幾分鐘的樣子,飛機穿透雲層,窗外再也看不到任何景物了,只有棉絮似的的雲,像一床大被子,一直鋪向天邊,此時的飛機就像平坦穿越在棉絮中間飛行,直向安馬方向前進。
坐在機艙前頭位置的覃宇,思緒和起伏的飛機一樣,不住的在飛轉,飛著飛著就回到了令她難忘的那個下午。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張道中和韓瑜又來到醫院的最後邊倚河而立的亭子裡。
這裡是張道中從恢復走路開始,每天皆由韓瑜攙扶必經之處,每次皆在這亭子小歇後再行鍛鍊,當然,今天除外,今天張道中早已恢復健康,還提出出院申請呢,這天張道中是應覃宇之邀而來的,因為,覃宇有話要對張道中說。
自從張道中住進醫院,他的身體,是在覃宇攙扶下,在她眼中看著一天一天恢復與變化的,每一點進步,都讓她有成就感,特別是在進院兩週後,張道中脫離自己的攙扶下可以走動時,而且慢慢自行練功恢復身體,她特別開心,更讓她想不到的是,張道中還會寫詩,戰地那首贊山花歌就是他創作的,這樣的人她更加崇拜,因為,她也愛好詩詞,當他們彼此的愛好知道後,就多了話題,兩個人經常討論詩詞,從唐詩,談到宋詞,從歷史上名詞談到最差的打油詩。
一次覃宇說:“好詩好詞流傳下來能理解,然而最差詩也能留傳下來,真奇怪。”
張道中詫異的看著覃宇,意思是願聞其詳。
覃宇說:“就是,
江山一籠統,
地上一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這首,你看,平仄明顯不對,然而卻流傳到現在。”
張道中說:“這是因為這首雖然平仄不對,但畫面感極強,其實,就是因為畫面感太強,才能震人那根詩的神經,所以能流傳,假如受平仄所困,永遠寫不出這麼好的畫面了。”
覃宇見張道中分析的有道理,知道他詩詞功底太強,就說:“我參加一個詩社活動,最近詩社要求會員結合自己的工作特色,寫一篇詩或百字左右的中令詞。我試寫了一首詩與詞,請你看看,提提看法。”
說著就把手稿遞給張道中。
張道中看過手稿說:“你這首七絕不錯,起步不低,接的也很好,說出了職業性質,又有意境,應屬成熟之作。”
覃宇一聽誇獎自己寫的好,非常開心,接著說:“那再評評詞吧。”
張道中又認真讀了一會詞,然後說:“這首水調歌頭《贊醫生》寫的也很有水平,特別你加了兩個典故,更帖切準確,情感自然。屬上乘之作。”
覃宇說:“典故?”驚愕的望著張道中。
張道中說:“懸壺濟世,和杏林春暖就是兩個典故。”
覃宇說:“懸壺濟世我曾經聽過,杏林春暖也有典故嗎?講來聽聽。”
張道中說:“你願聽,我就講給你聽,相傳三國時期,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不收診斷金銀,只是要求治好的病人在廬山上種植一棵杏樹,大家不知何意,但是醫德須感,所以都照辦了,若干年後,被他醫好的病人無數,廬山上的片片杏林為證,這時,每到杏子熟了的季節,來買杏子的人又很多,他對買杏子的人說,不要現錢,但是希望你們把買杏子的錢,用於買稻種,捐給當地買不起稻種的人家,這樣,當地的窮人就有了稻種,年復一年,他的大愛使得當地的窮人都變得相當富有了,當地人們為感謝他,請文豪寫下“杏林春暖”匾額相贈。所以,你用這個典故,更是把醫生的境界寫高了,醫者,就應該有大愛。”
張道中的這一席話,不光是修正了覃宇的詞,更是修正了今後做人,說得覃宇不住點頭,就在他們四目對望時,看到他那帥氣的國字臉,覃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多天來她已經從心底愛上這個文武雙全且帥氣的人了,一直想找個機會表白,可惜沒有適當機會,今天,她約他來此,正是欲吐心中愛慕,現在覺得正是時候,可是幾次欲言又止,真正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因為自己畢竟是個女人,直接表白了的話,會顯得不矜持,經過千思萬想,覺得應該試一試他的心,於是說:“道中,你我都是年輕人,又都是八十年代新青年,你對愛情怎麼看?”
張道中說:“當然了,我們這代人,所受的道德倫理教育是從舊社會三妻四妾中脫胎而來,看重的是忠貞不渝的愛情,就像《第二次握手》中丁潔瓊對蘇冠蘭的那份愛,是我們這代人的愛情觀真實寫照。”
“那你對真心愛你的人是什麼態度?”
聽了覃情這話,想起韓瑜二年來對自己那麼好,於是順口答道:
“誓死相守,終身不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