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時候,夏及己把在心裡放了十幾年的打算說了出來。
“牧之,明年春天,我們帶上兒女回扶都看看吧。”
十幾年前他們南下的時候,那時候她就說過以後要和牧之一起回他的祖籍扶都看看的。
如今兒子快十三歲,女兒快六歲,是時候回去看看了。
“好,我們開春就去。”李牧之將及己擁住。
回扶都也是他心裡一直想要做,卻又有些猶豫的事。
去扶都路程遙遠,夏及己早早就開始準備了。
家裡雙馬拉車的馬車有兩輛,她列了張單子,把要帶的東西都整理了出來,一樣一樣清理好。
另外她讓人打了兩個做飯的爐子。
他們在途中的時候可以偶爾像十幾年前她和牧之去南央那樣,在途中用爐子做飯。
帶著兒女們,他們還可以在路邊野餐。
兩輛馬車由兩個小廝駕車,年年帶著他的書童坐一輛馬車,夏及己夫妻帶著女兒坐一輛馬車。
陽春三月,一家人告別夏二郎夫婦,南下去了扶都。
這幾年他們家每一年都會到京城去,途中見識過不少風情地貌和不同的人文。
扶都在最南邊,這沿途的風情地貌和人文又與去京城途徑的那些地方的情況不一樣。
年年對這些風情地貌和人文的特點,差異很敏感,他總能透過這些不同看到很多常人不曾意識到的涉及地理,經濟,人力發展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夏及己和李牧之以往每年去京城的時候都要換路線,甚至繞很遠去的原因。
讀書不是閉門造車,多出去走走,遊覽祖國大好河山,體會不同的人文風情,體會人間冷暖,人間辛苦,增加對於各個城市的瞭解,對於祖國的瞭解,對於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這些都可以塑造年年的性格,加深他的感悟,也為他以後從政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到達戚楓鎮,夏及己在酒樓吃飯的時候和兒女們講起了十幾年前,她和他們爹在這遇到劉楚才姐弟以及那貪汙受賄違法亂紀的縣令的事。
年年和思夏竟是不知自己的爹孃還遇到過這種事情。
哪怕只是聽他們娘說起,兩個人都氣憤不已。
夏及己於是趁機將她之前說過的那翻話再說了一遍。
“如果你覺得朝廷失力,官員不作為,那你就去考取功名,自己做一個好官。
如果你覺得人民沒有素質教養,那麼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高修養的人。
如果你覺得旁人愚昧,那就從你開始學習,並改變身邊的人。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國家不好,那你就去建設它。”
兄妹兩個將母親的話深深記在腦海裡。
夏及己這一個故事和她的一席話在她一雙兒女心裡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後來李槿年位極人臣,深得百姓們愛戴,他深知他能走到那一步,和父母的教育脫不了關係。
夏及己他們不著急趕路,一路上走走停停,看到了不少風景,遇到了大大小小的一些事。
等到他們到達扶都,已經是兩個月後的事了。
“這就是扶都呀。”夏及己曾經在腦海裡幻想了很多種扶都的樣子,真真看到了,發現和自己幻想的樣子都不一樣。
“爹爹就是在這城裡長大的。”思夏對城裡的一切都很好奇。
“是,爹爹還有你們的祖父祖母們從前就是生活在這裡。”李牧之站在城門口看著街道上的房屋和行人,竟是生出了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夏及己緊握住了他的手,李牧之側頭,夏及己朝他笑了一下。
李牧之回握住她的手。
馬車先去了福來客棧,李牧之牽著妻子女兒,和兒子一起走在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