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皓首窮經、寒窗十年,大好青春年華都埋沒在區區一間書房,尺寸之地。學了再多的聖賢哲理有什麼用。
該貪的少貪了?該腐敗的沒腐敗?”
柳哲循循善誘:“一人一己之力是有限的。大宋萬億巨國,最大的財富不是廣袤的國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更不是先賢大儒的著作,而是萬萬百姓。
雜學,可以更快、更直接地開化民智、開放思想,在短期內可以將整個民族的層次拉昇一個階段。
開化的萬萬百姓,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頭活水。你忘記我們是如何在三天之內實現重建汴京這個奇蹟的嗎?”
“老師,學生明白,但它不被官方正統認同,能被百姓接受嗎?”皇帝就是天,朝廷就是地,百姓萬民認準的就是天和地。
“開始嘛,總歸是有難處的。設立雜學,廣泛招收適齡少年,免費教育。我的目標是那些刻苦認真、苦於無門入學的孩子。”柳哲雙手枕頭,遠望天空。紮根入地,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需要一個漫長、枯燥、乏味的過程。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
至於義務教育如此發達的後世,還有讀書無用的言論甚囂塵上,耽誤了多少懵懂無知的少年。
讀書是不能代表什麼,但讀書的經歷是敲門磚。別人有磚敲門,你連磚都沒有。談什麼讀書無用?!
刻苦拼搏、吃苦耐勞、頑強勇敢、堅韌不拔,才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立根之本。連根都不想要了,就想著飄?飄起來你還能活多久?!
柳哲不知道趙構能聽進去多少,以超脫數百年的眼光和口吻來說教古人,本就是對牛彈琴。眼下,就腳踏實地,把雜學辦好。教育是百年大計,是民族未來。
中華民族總有一種特別,覺得我們需要對前人負責,也需要對後人負責,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永不敗落的民族,自有她獨特的魅力。
柳哲要做的,就是對後人負責。
張家灣正在恢復。把一家老小託付給張老四和武松算是最正確的舉措。老老少少幾百口子人,在亂軍中連根毛都沒傷著。
是乘機鑽進了山溝子,體驗了幾天野外生存,完好無損地歸建。
張老四不愧是兵油子出身。
“東家,小九兒~。正在全力恢復設施,預計今天晚上肯定可以完工。”張老四大風大浪見多了,對於汴京的城破,沒有太大的獵奇心理。一心只管張家灣的一畝三分地。
“嗯~,凌雲閣的工程暫時停下來。講武堂的規模要擴大。我要在汴京招收適齡少年,免費教授雜學。
皇上已經同意,不會再有人敢來搞事情。”柳哲打量著欣欣向榮的張家灣,一心要把講武堂擴建,弄成雜學試點。
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時不我待。
幼苗的成長需要時間,但柳哲深深地知道,留給大宋的時間——不多了!
喜歡水滸之上山算我輸請大家收藏:()水滸之上山算我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