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崇禎皇帝臉上閃過巨大的苦澀和痛苦。他本身就已經非常彷徨,他每日戰戰兢兢,他怕的就是會成為亡國之君,死後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啊!
陳凌和嘉央活佛的面色倒是很平靜。
嘉央活佛說道:“皇上,人有氣數,江山亦有氣數。您不過是一人之軀,所以,您又如何能擋得住江山的更替?這並非您一人之錯。所以,貧僧勸皇上不要太過自責!”
崇禎皇帝好不容易才稍稍平靜了一些,他突然又問陳凌,道:“朕還有多少年?”
陳凌還未說話,崇禎皇帝馬上道:“算了,不要告訴朕。”
陳凌本也就沒打算告訴他,再則,地獄之門的歷史與大千世界的歷史已經產生了不同。所以,這個事情陳凌也沒辦法說的準確。
崇禎皇帝隨後問陳凌,道:“那麼是何人亡朕之國?”
陳凌道:“我若說與皇上您聽了,皇上您肯定要馬上去殺了此人。但因果已定,氣數已盡,您也殺不了他,反而會加速因果的程序。所以,我不說為妙。”
“是不是闖賊?”崇禎皇帝血紅著雙眼問道。
陳凌微微一嘆,卻不回答。
崇禎皇帝道:“朕自從登基以來,除閹黨,平天下,改稅賦,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就連江南織造,朕也廢除了,朕的皇后和朕一樣,樸素穿衣吃飯。朕自問就算是歷來明君聖君,也做不到朕這個程度。奈何,如今天道不明,天災連連,河北河南大災,川蜀戰亂,這些都是朕的錯嗎?朕已經在想辦法補救,減免稅賦,但這些刁民卻還是要亂?他們何曾體諒過朕的用苦良心?”
崇禎皇帝氣憤到了極點,說到傷心處,連眼眶都紅了。
“朕沒有錯,是這天道,天道昏庸,才使朕失這天下。”崇禎皇帝隨後說道。
陳凌淡漠不語。
隨後,陳凌才說道:“萬事有因才有果,皇上你說你沒有錯,這一點我不能認同。也許,你最大的錯就是覺得,你沒有錯。”
嘉央活佛眼睛亮了一下,他看向陳凌,但卻並不言語。
崇禎皇帝不由惱火的道:“好,先生你說,朕到底有什麼錯?”
陳凌說道:“我不說你的過錯,我只與你談論在大千世界裡,歷史中的崇禎皇帝,如何?”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道:“好!”
陳凌說道:“在我們的歷史中,崇禎皇帝是史料中研究最多的皇帝。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大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因為他兢兢業業,就算是之後他的敵人都追封他為忠烈皇帝。”
崇禎皇帝聽的很認真。
陳凌繼續說道:“後世數百年以來,有一群人叫做歷史學家。他們專門研究歷史,也專門研究了崇禎皇帝的亡國之路。後來,歷史學家們就發現了一件非常古怪的事情。第一,亡國之後,在京城計程車大夫們厚顏無恥,紛紛投降敵國,毫無氣節。他們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對故去皇帝的留戀。但是,反而當時在江南一帶,亡國之後,許多士大夫,士子們激憤難平,誓死不從,很多人因此而自殺了。為什麼反而是京城計程車大夫對皇帝一點都不忠誠呢?這是不是代表皇帝的統治也有問題呢?”
“第二點,崇禎皇帝直到死也未遷都南京,他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遷都南京,為什麼不遷都呢?”
“第三點,金人與闖賊李自成都跟崇禎皇帝提出過要議和,但是,當時如此風雨飄搖,可崇禎皇帝始終都沒有去議和?這是為什麼呢?他完全可以先跟金人議和,然後先對付內賊啊?”
“第四點,至始至終,沒有調吳三桂回防。”
陳凌說完之後,面前的崇禎皇帝臉色很是難看。
他看向陳凌,道:“那麼,你們的歷史學家們後來得到了結論嗎?”
陳凌點點頭,說道:“是有一些結論,但未必準確。這一點,我們要從崇禎皇帝的性格上來分析,我也希望能對皇上您有些幫助。”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在歷史上,崇禎皇帝死前曾經說過幾句話,第一句是文臣誤我,第二句是文臣皆是該殺!第三句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這三句話,其實倒也能對應您的性格,也就是,至始至終,您不覺得自己有錯,您覺得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在他人身上。”
崇禎皇帝臉色更加難看了,但他沒有說話。
陳凌便繼續說道:“歷史學家們發現,崇禎皇帝與大臣們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在明朝的歷史上,一共殺了四個大學士,而崇禎皇帝一人就殺了兩個。另外,崇禎皇帝是不擔責任的,他的每一項政令發出,差不多都是由大臣建議。然後政令若是效果好,那麼這個功勞就是他本人的。若是出了差錯,那麼崇禎皇帝必要殺人。在歷史上,崇禎皇帝曾經六下罪己詔,但每次罪己詔之後不久,崇禎皇帝就會殺人,找藉口殺人。所以,長此以往,崇禎皇帝與大臣的關係就越來越差了。大家根本不會去提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兵部尚書陳新甲本來是按照皇帝的意思與金人議和,誰知道議和的訊息最後傳出,滿朝大譁。後來,陳新甲被崇禎皇帝所殺。”
陳凌說道:“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換大學士五十人,兵部尚書換了十四人,殺死兵部尚書五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這樣一個濫殺大臣的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係能好嗎?然而,崇禎皇帝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他真的沒有錯嗎?”
陳凌面前的崇禎皇帝,他的臉色本來很是難看,但這時候卻是複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