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保密專案,可能比她一開始以為的還要麻煩。
穆晴神經突突跳了兩下,微微皺眉,莫名劃過不妙的預感。
——她的直覺一向還算準。
不過都到了這裡,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穆晴沒有猶豫,繼續往前走。
穆晴被來接引的工作人員一路指引到一個小型會議室,裡面有一位四十歲左右、氣質溫和儒雅的apha學者已經在等待。
見她進來,起身和她打招呼:“穆教授,你好。”
穆晴面露愧色:“抱歉,臨時有事,耽誤您的時間了。”
學者好脾氣地笑笑:“不礙事。”
兩人彼此介紹了一番。
穆晴的身份自然不用多說,她的資料在這裡就是透明的,來之前早就被人研究透了,然而這位學者同樣是研究資訊素制劑方面的,穆晴卻從來沒有在業界聽過他的名字,他自稱的名號也只有一個高階研究員的籠統簡稱。
穆晴卻並未因此輕視對方。
能出現在這裡,還承擔指引她的職責,對方的來頭必然不小。
應該是那種一畢業就進了國家級保密部門的天才,所有資料對外保密,成就與榮譽掩蓋在被封存的檔案中。
表面上確實只是某某研究員,實則身上很可能有好幾份軍銜。
類比的話,他們首都研究院的院長,都不一定夠資格跟人平起平坐。
學者身上的氣質也和常人不同,溫和中帶著一種內斂的鋒芒。
穆晴今天臨時推遲簽約時間,這位怎麼想都來頭不小的學者,卻對此沒有絲毫情緒,簡單寒暄後,就將話題引入正事,微笑道:“穆教授看一下協議,比較厚,可能會有些費時間。”
穆晴心想,別的不說,這種帶著軍方背景的專案和同事,打起交道來效率實在是高,不會把口舌浪費在無聊的機鋒上。
這方面她挺滿意。
首都研究所裡的某些同事就是廢話實在太多了,把精力消耗在人情世故和玩心眼子上,穆晴一直很厭煩這點。
穆晴先是花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簽署了一份厚得令人咋舌的保密協議,然後終於拿到了具體的專案簡介。
專案的方向和她猜想的大差不差,天然資訊素制劑相關,旨在合成一種新型高濃度“類apha天然資訊素抑制劑”。
——怪不得這專案兜兜轉轉找到她頭上。
看完專案簡介,穆晴心中一直以來的困惑終於得到解答。
她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專案組費那麼大勁,拉扯了好幾個來回也堅持要她進組。
她在天然資訊素行業雖然小有名氣,但比她能力強、成就高的也有大把。
客觀的說,她覺得以自己的現狀,還不值得這麼費勁的招攬。
現在看來,原來是因為這個專案的需求和她過於專業對口。
穆晴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天然資訊素抑制劑的合成技術研究,她手裡握著六項相關的專利。
這在天然資訊素制劑的研究中,是一條相對小眾的賽道。
這行業裡的研究者,更多的是像蘇知那樣專注於天然植株本身,而非末端環節的合成技術。
一方面這個方向可以拓展的餘地太小,另一方面天然資訊素抑制劑本身産量有限,相比起人工資訊素抑制劑,應用面相當狹窄。
在這個細分的賽道,穆晴確實算得上佼佼者,不好找替代者。
尤其這專案要做的是八倍常規濃度的抑制劑,難度更是飆升。
還真是非她不可。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