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月牙
警方找到了有關於趙常經姐姐的痕跡,但此人早在三年前就因病銷戶,她的兒子也像她的那團病魔般,隨著一起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音訊全無。
曲應騫只好先去找南駿先的父母瞭解情況。南駿先的父母還住在原來的住址,這麼多年過去一直沒有搬過家,就是期待著有一天孩子會像玩捉迷藏的小孩子那般,厭倦了遊戲的躲藏之後突然現身回來。
南駿先的父母都在雙灣區的食品工廠上班,那是一家制造零食批發給超市或便利店的工廠,二十四小時開工,實行早晚輪班制。此時屋裡就只有南駿先的母親一個人。
當曲應騫上門問起這件事,南駿先的母親陳英還沒聽完就忍不住哭了起來:“我不知道事情為什麼就變成了這樣,我只是希望他能改變,學些好歹,我要是知道那所學校是那樣子的,就是我死也不會送他去的,這是我的罪,他躲了起來,肯定是恨我啊……”
南駿先是獨生子,小的時候跟在爺爺奶奶身邊兒長大,寵溺慣了無法無天。上學後,陳英將孩子接到身邊來養,想著無論怎樣也要把這孩子擰回正途。但陳英和自家男人都不是很有文化的人,在面對兒子的教育問題時說不出那麼多蠱惑人心的大道理,只會使出常規的三件套——吵、打、罵。
等南駿先長到叛逆的年齡時,他們的三件套也不再管用,兒子的身材已經長到了成年人的體格。網癮在那個年代,毀了太多的孩子,十幾年前,全國有許多的青少年自殺,據說是因為在網上加入了什麼組織。
這陰影也如噩夢般閃過南駿先父母的腦海。
雖說他們並不認為類似的事件會發生在兒子的身上,但越來越多的大機率事件還是讓夫婦倆察覺到兒子捉摸不定的內心。當時他們還從旁人嘴中瞭解到,現代孩子已經不再把“珍惜生命”這句話掛在嘴上了。
年輕人自殺的頻率越來越高。
但為何動不動就要自殺呢?他們卻不知道。
電腦還不普及的時候,南駿先至少還願意和他的父母親說話,自從有了網路,夫妻倆便覺得,這網路對於他們這些父母,是一扇鐵門,對於兒子,是一扇難得的“視窗”。
透過這扇“視窗”看到的事物,無論多麼令人難以置信,也是真實的,說不定還能代表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心態。這種心態既可怕又脆弱,只侷限在某一時期。可若是父母想看上一眼,難上加難。
曲應騫問:“他從學校跑出來之後回來過嗎?”
“沒有。”陳英抽了張紙巾捂住波濤洶湧的鼻子:“那個時候家裡的門是老的防盜門,一開門就有很大的聲音,我聽得見,那天晚上一整晚都沒有動靜,所以我那會兒不知道他已經從學校跑出來了,是警察通知了我們我才知道。”
曲應騫又問:“不是你報的案?”
陳英搖頭:“是學校報的。”
之前問曾浩的時候,不小心漏掉了這一條訊息。曾浩自顧不暇,有什麼全都說了,曲應騫的思路被帶著走,自然也就跟著漏掉。現在回想起來,學校報警的這個動機雖然符合情況,但也值得深思。
“是哪個人報的案?”
“不知道,當時警方就接到了電話,後來一查,那電話是個公用亭。”
周遙問:“你兒子有沒有跟你聊過那所學校的事?”
“沒有,他進去沒多久,才小半年左右,學校裡不讓探視,也不讓他給我們打電話,當時進去的時候,學費交的是一年,我有時候也怕他搗亂,怕他在那裡吃不好睡不好,一直都是和他老師聯系的。他老師跟我說他改變的很大,我一想,再困難也就只有一年,出來就能脫胎換骨了,我就撐著那一口氣,等著、熬著,但沒想到……”
人一旦只剩下空洞的皮囊,表達情感就是一種勇氣。一旦回想起從前的那些事,哪怕是幹巴巴的一句話,都會攪動一位母親的痛楚。
這位母親,一直都背負著兒子失蹤的包袱,已經太深、太久的將自己裹入了沉默之中,即便在對警察訴說的時候,也不過是用另外一種弄方式裹縛自己罷了。
南駿先原來在普通的學校裡時,就是惹老師頭疼的壞蛋。被統稱為“金剛不壞”的那夥人,是城東第三中學的不良團夥之一,尤以大出為首的南駿先最為典型。
他根本不讀書,上課搗亂,對同班女同學糾纏不清,曠課是家常便飯,幾乎每天都有遲到早退,考試基本不參加。穿著不講規矩,染發,抽起煙來堂而皇之,如果有老師制止,他就擺出歪理十八條——老師有什麼權利幹涉學生的個人自由?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會管好,不用你們操心。
陳英之所以會狠心把兒子送進網癮學校,無非是因為存了太多的失望。想死心,卻又不甘心,那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
西發東揚在開辦起來以後,就瘋狂的找上這些情況類似的父母打廣告,一入十十入百。眼下迫切的斜坡總要比隱形的火坑更讓人著急。
曲應騫:“你見過他老師沒?”
陳英:“沒見過,聽聲音覺得是一個年輕的男老師,姓孫。”
曲應騫瞭解完情況,又提出要看一看南駿先的房間。
南駿先的房間一直被完好的儲存著,陳英會時不時的過來打掃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