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他千百度……這句話好像有點熟悉。”
葉清眼睛微眯,口中呢喃。
這句話他好像曾聽兩人說過似的。
一下就觸到了他記憶的開關。
好像這兩人的時代相離了上百年。
“這句話的原話,其實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一首詩裡的詩句,而度孃的建立人就是因為這詩才有的創意,您怎麼可能會熟悉。”
黃雷笑道。
這老爺子連度娘都不知道什麼,怎麼可能覺得那句話熟悉。
只能是因為曾經看過姓辛的那位世人的詩。
“你這大黃,你說說我怎麼不能覺得熟悉了。”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但您家沒有電腦和手機,怎麼可能會知道這位建立人。”
葉清對著大黃微微的搖搖頭。
這大黃的格局小了。
單憑他家裡沒有電腦和手機,就這樣的斷定了?
真是笑話。
他葉清哪怕不需要這些,只要他想,他什麼不會知道。
“大黃你還真說錯了。沒電腦和手機只要老頭子想,什麼不會知道。”
葉清端起桌上的茶飲下一口,又接道:
“你剛才那句詩啊,我是挺熟悉的。那人我還認識。”
“老爺子,您別開玩笑了。”
在場的幾人都笑了。
老頭子說認識那些偉人,有照片,他們能承認。
但那位姓辛的詩人,那比老爺子的年齡都大,怎麼可能認識。
“不開玩笑,你說的那詩人當初在寫詩的時候,就在我身邊。而且這詩裡找的人是我,我能不認識?”
葉清很是認真的說著。
他腦海中就想起那個說要與他共隱山林伺候他的人。
當年他覺得世俗無趣,想要回山裡。在那個燈會與那個姓辛的詩人說要離開時,那人在街道上四處尋找他,他看著那個已經年齡不小的人邊找邊流著淚,這才出現在燈火最亮的地方等著。
在回山前,那人就留下了這麼一首詩。
“老爺子您開玩笑時的認真,讓我們差點就信了。”
黃雷看著老爺子臉上的認真,嘴角露笑的說道。
這話讓在場的任何人聽,誰都不可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