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很大,大約直徑2米。上面的菜不是很多,除了牛,羊,馬,豬肉,魚,還有就是豆腐,豆腐乾,千張,油豆腐等豆製品,還有豆芽。
吳歡沒有辦法,來瀋陽太遲了,沒有辦法弄大棚,不能弄大棚,綠菜就沒有的吃。
所以他只能擺弄黃豆,綠豆,這些豆類讓他們發芽,來獲取維生素。豆腐會做的人很多,但豆腐乾,油豆腐,豆芽,都是吳歡擺弄出來的,這樣桌子上的花樣多了起來。
當然這些東西名字都用吳王幹,吳王泡,吳王芽來命名。吳歡又發火一陣子,但基本上是沒有用的,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魏徵聽說過大桌吃酒,炒菜,等做菜的手法,傳的神乎其神。現在自己見到了,雖然他不是貪吃的人,但還是滿口都是口水。
吳歡站起來說道:“今天迎接太子使團,見到太子洗馬魏使君,真是我吳歡三生有幸,來,大夥共敬一杯。”
客套一套一套的,都是彼此吹捧。吹捧之後,作陪的王朔怕魏徵不認識桌子上的菜,最怕的還是觸碰到魏徵的忌諱,比如,什麼菜不吃,什麼肉不吃,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王朔指著桌子上的清炒豆芽菜說道:“這是清炒吳王芽,入口清香,清脆,很好的下酒菜。這是!這是豬肉炒吳王幹,這是……”
王朔介紹一樣,魏徵吃一樣,然後不停的點頭。未了還問了一句:“這為什麼都叫吳王?難道是延陵吳家的不傳之秘?”
王朔拿酒杯說道:“魏使君我和你說說,這些菜的來歷。這吳王芽,是燕國公看我們瀋陽冬天天寒地凍,沒有蔬菜可以吃,特意花了5天5夜研究出來的。”
魏徵也拿起酒杯:“吳王?是燕國公?”
王朔:“燕國公祖上不是吳王嗎?所以就用這來命名了。魏使君不要做他想哦?來我們喝一杯。”
魏徵笑道:“燕國公升任吳王,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這又什麼好避諱的。只要站在太子的船上,太子自然會提攜燕國公的,來遙敬皇上,太子一杯。”
這酒宴的主動權就被魏徵取了過去,吳歡也站起來,朝南方做個樣子,喝了一杯酒。
吳歡自然不能再讓魏徵再有機會說太子的事情,他要使用大殺器。他向在一邊等待的參謀官招招手。
參謀官把準備好的書本拿過來。
吳歡說道:“魏使君遠道而來,這裡窮鄉僻壤,也沒有好出產,這是我的一點點心意,請您幫我轉交給太子。”
魏徵驚訝的問道:“是何物?”
吳歡從參謀官手中接過10本書遞給魏徵:“魏使君請看!”
魏徵接過書本,看了一眼封面,上面寫著的是《道德經》。當然這是宋體簡體字!
魏徵翻開第一頁,看到的繁簡轉換對照表。魏徵仔細的看著這些文字轉換,時不時的點點頭,或者皺皺眉頭。他沒有說話,而是繼續翻著。
從左到右的橫寫,一切都這樣的不合常理。吳歡出人意表的事情很多,這一件事情並沒有引起魏徵的注意。
魏徵讀過道德經,次數並不少,所以完全可以把道德經看下來。
魏徵放下一本書,再拿起一本道德經,翻開,和第一本一模一樣。魏徵放下一本,又拿起一本,還是一樣,10本都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