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有了這樣的風氣,逐漸周邊的府路州縣也效仿起來。皇上還是矜持地不開金口——他在等兗州的獻瑞,尤其是泰山所在地乾封縣的獻瑞。
別處紛紛投其所好的時候,乾封縣遲遲沒有動靜。畢竟,幾年前他們是有切膚之痛的。早前被謝貴人的爹謝森修水壩,弄的旱澇不均,莊稼本來就沒什麼收成。又因為後來先皇要封禪,把他們所剩不多的麥苗也給拔了修路。滿路餓殍,幾乎家家都有餓死的人。
還好先帝看到了真實情況,下令免除了兗州一帶三年的賦稅徭役休養生息。所幸戰火也沒有波及兗州,這幾年才恢復些元氣,吃口飽飯,皇上又要封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兗州一帶的百姓在餓死和媚上之間,自然選擇了保全自身。於是,不管上官如何暗示甚至明示,他們就是不為所動。
等不到兗州的獻瑞和請願書,皇上還是有些失落的。王欽很是惱怒,本想給這些不長眼睛的兗州官員一些教訓。可朝廷自有任命官員的制度,他無權光明正大地處理沒有錯處的州縣官員。王欽心中暗暗惱恨自己還不是宰相,權力還不夠大。他要一步一步地得到那個位置,於是更加變著法地討好皇上。
王欽直接上奏皇上:“那兗州不來獻瑞實屬正常。封禪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祥瑞。哪兒還有祥瑞能大過皇上親臨封禪泰山去?”
皇上欣欣然有喜色。
王欽又道:“皇上,我聽說乾封縣的百姓修建封禪臺的時候,泥土裡竟然連一條蚯蚓都沒有。整個封禪臺修好,連一個生靈都沒有傷害。這難道還不是上天降下的福澤?”
王欽在朝堂上侃侃而談,皇上蠢蠢欲動。王欽最後索性跪下參拜:“求皇上順從上天的旨意,封禪泰山!”
王欽的黨羽自然紛紛附議。皇上就在眾臣的請願聲中同意了封禪之事。
成行之前,皇上要出城外祭天地。還未出城,就有一群白鶴飛來,繞著皇帝的車駕來回盤旋。城中的百姓爭相觀看、紛紛稱奇。皇上更是喜出望外。
隨行的丁謂湊近御駕,朗聲道:“史官何在?”
皇帝還沒反應過來,丁謂就吩咐史官道:“記!仙鶴環繞御輦,飛舞良久!”
原來這是丁謂安排的好戲。他私下裡向得寵的劉貴人劉娥的前夫——現在對外聲稱是劉娥的兄長——送了幾畝良田。請他進宮向劉貴人問出皇上喜歡什麼薰香。
丁謂就請人訓練了一群仙鶴,給仙鶴聞香。待到皇上出巡時,鶴放出來,自然會循著熟悉的香味而去。這個祥瑞獻的既新又雅。遠不是旁人如出一轍的石頭、天書可比。
皇上很是受用。從承天門降天書開始,不過是自己一手炮製的謊話。可是謊話說多了,連自己都信了。況且舉國迎合,這種被逢迎、被歌頌的感覺真是太迷人了。他知道此事定然與丁謂有關,即使是假的,也是這般地合人心意。
皇帝玩笑道:“丁愛卿,我看你精瘦聳肩,倒是一副鶴相。”
丁謂趁機道:“皇上說臣一副鶴相,不知道臣將來擔不擔得起相字?”
長相的“相”與宰相的“相”同字不同意,丁謂這樣的弦外之音,皇上還是聽得明白的,笑道:“丁愛卿,急什麼。你還年輕,早晚擔得起。”
一旁伴駕的王欽暗中咬牙:“老子費了那麼多功夫,竟被這小子幾隻鶴給搶了風頭。”面上仍笑著恭維道:“皇上,這樣的祥瑞,可知是天命所歸。是我主的福氣。還往皇上早日成行。”
說話間,泰山封禪的日子就定了下來。八王上書請罪說自己和王妃都纏綿病榻,不能伴駕。皇上知道他喪了內妹心情不好,更重要的是八王去不去都無礙,也就准許八王夫婦在京城靜養。皇族中只帶了兩個年少的弟弟一同前去。
在一國君臣如病狂的祥和氣氛中,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趙恆,終於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第一位封禪泰山的皇帝。
在宋皇志得意滿的同時,遼國對“上有所好”卻並不買賬……
喜歡京弈夢華請大家收藏:()京弈夢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