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下週就要上架了,求收藏、推薦。)
洛京以北七千餘里之外,矗立著一座雄偉高山,山中植被茂密,多為常青松樹。
山南處有個小小村鎮,規模雖小,街道中來往行人卻是川流不息。
一條寬闊大道直穿小鎮,通向高崌於半山腰處的一座肅穆道觀,只見高臺厚榭,飛閣流丹,氣勢極見恢宏。
高大的觀門敞開,石楣上刻著“玄真觀”三個鐵畫銀鉤的大字,無數香客從山腳下拾階而上,進入觀中燒香還願。
一條在空中疾速飛馳的飛舟散發流光,繞過山側,徑直落在觀後一座清靜院中,五男兩女依次下舟。
一名十來歲的年輕道童手持掃帚。正在清掃地上掉落的厚厚松葉,見到眾人從天而降也不驚異,放下掃帚,雙手於腹前合抱,向眾人作了個揖,口中道:“明風見過宋師祖、葉師祖、齊師祖,見過諸位居士。”
宋雲清三人對他點頭回禮,問道:“你楊師祖可在觀中?”
“楊師祖午前離觀,說是晚課前回來。”
宋雲清應了一聲後便帶著諸人行出院落,來到院外的一排廂房前,隨意挑了一間門窗敞開的房間,當先入內,其餘諸人也隨後而入。
陳平好奇的打量觀中景物,沒想過玄真宗身為道門執首,宗門所在竟然如同俗間道觀一般,山下非但有聚居村鎮,還有香客自由進出,與他預想的場景反差奇大,心中有些疑惑,便問道:“宋前輩,這裡乃是何處?”
“自然便是太玄山了,陳小友可是在想玄真宗山門怎麼會是如此模樣?”宋雲清笑道。葉蕭和齊恆二人臉上也是露出笑意。
“晚輩正是有此疑問,本還以為貴宗山門所在必然遠離人煙,沒想到居然在村鎮之旁,實在是超乎預料。”陳平道。
“這裡雖是太玄山,卻也並非太玄山。本宗建宗祖師原是在此間修道,後來才在本宗真正山門處建宗立派。這裡一直沒有荒廢,每十年都會有個結丹期同門來此主持觀中事務,宋師兄去年期滿,換了楊師弟過來主持。後來將此山改叫青玄山,玄真觀的觀名卻一直保留下來。”齊恆解釋道。
陳平恍然大悟,明白了幕王為何會與宋雲清結識。
突然一道人影衝出門外,隨後“哇啦”之聲大作,屋內眾人一齊面露古怪。
梁青筠急忙跟出屋外,撫著那人後背柔聲道:“菡妹你等會,我去接些水來。”
拱門外隱約露出水井一角,梁青筠正要過去,卻被寧詩菡一把拉住。
“筠姐姐,我沒事,只是有些噁心而已。”寧詩菡此時俏臉泛白,一副精神不振的樣子,原來只是乾嘔幾聲。
當日在乾宮之中,宋雲清得了洛惠帝應允,收了梁青筠、梁青苑姐弟倆為徒,寧詩菡事後得知,也不分好壞,非要一起拜師。
其實她只是捨不得梁青筠,對於上山學道到底是要做些什麼,根本兩眼一摸黑,啥也不知道,只是瞎湊熱鬧。
宋雲清見她根骨輕靈,索性一道收了。
擇日簡單舉行了拜師典禮,隔天被起程往玄真宗所在太玄山來。
梁青筠三人沒有御空飛行的經驗,若由旁人帶著飛遁,不免大吃苦頭。
幸好葉蕭帶有一件飛舟法器,剛好可乘四人,便由他操縱飛舟,帶著梁青筠三人。
陳平將阿呆也放在飛舟之內,只感御劍之時混身輕鬆,倒是久未有此暢快之感。
寧詩菡有些愛狗,便把它抱在懷內,不時摸上幾把,一路上薅得狗毛漫天,倒也自得其樂。
起初三人自然是畏高心懼,梁青筠和寧詩菡驚呼連連,好一會後才適應過來。
梁青苑雖然臉色微白,倒也還算鎮定,隨後便大感新鮮,直覺暢快非常。
陳平腳踩明禾劍,跟在飛舟側後。葉蕭這條飛舟飛速極快,但此時故意放緩,比陳平正常遁速相差無幾。
宋雲清和齊恆在前方兩側開路,一行七人凌空飛行,頗有些浩浩蕩蕩之勢。
哪知好景不長,飛舟上三人原本還驚奇的探頭往四下裡眺望,不時指指點點,談天說地,未過多久後話聲漸止。
三人初次乘坐飛舟,漸漸感到有些不適,飛行之時遭遇氣流,飛舟便會有些顛簸,時間一長,不免有些頭暈眼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