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電影《亂世佳人》,發行第一年就斬獲七千五百萬票房,若是計入通貨膨脹因素,那就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億美金!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當時的人們對於以電影為代表的一切大眾傳媒都是狂熱的!
零二年奧斯卡最佳電影《芝加哥》講述的案件是真實的,在好萊塢黃金年代,不論你是何出身,不論你揹負何種罪名,不論你演技到底如何,只要你長得好看,資本家願意炒作,你就會成功!會有無數狂熱大眾將你捧上神壇,比作女神!
或許有人不明白,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和現在,到底有什麼差別。
最簡單的對比方法就是片酬。
二零一八年好萊塢影星片酬排行榜裡,斯嘉麗和安吉麗娜朱莉分列第八和第十。
而在好萊塢黃金年代,這個榜單中,絕對不會出現男性的身影!
直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好萊塢出現的兩筆百萬片約中,所能簽下七位數合約的明星,依舊是女性,一位是伊麗莎白泰勒,另一位是奧黛麗赫本。
在那個時代,好萊塢奉行的觀念便是——女王至上!
什麼導演掌權?什麼製片人中心制?什麼製片廠壟斷?
都是狗屁!
在三十年代初的時候,擁有‘默片女王’之稱的葛麗泰嘉寶就可以決定自己拍什麼本子!可以決定自己和誰拍!可以決定誰來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位獲得奧斯卡十次提名的貝蒂戴維斯更是被稱為‘華納皇后’,所謂的合同對她來說沒有半點約束力,她想拍什麼就拍什麼!
而傳奇女星凱瑟琳赫本更是和‘美國新女性’掛鉤,她的銀幕形象,更是被稱為美國新型女性形象,她們獨立、自主,表達出強烈的女權主義!
但即便如此,好萊塢黃金時代,也沒有永遠延續下去。
二戰結束的第一年,好萊塢黃金時代迎來了它的最高峰,美國年度觀影人次達到最高點。
可惜,沒過多久,好萊塢製片體系就迎來了衰落期。
隨著電視的出現,黃金時代走向虛無,五十年代最負盛名的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瑪麗蓮夢露,便是這場衰落的見證者。
其中,瑪麗蓮夢露便是這場衰落的代表人物。
瑪麗蓮夢露是好萊塢最後一位現象級明星,是麗塔海華絲和愛娃加特納之後,美國性感女郎的代表,二戰之後,美國戰後第一次經濟危機時期,她便以性感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當印有她nudephotos的金色夢幻小姐月曆進入男性視野時,她便火了。
福克斯與她簽了七年合約,在他們包裝下,性感的夢露,走進千家萬戶,從此名聲大噪。
但——她一直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
她不想飾演那種帶有幼稚個性並且對著鏡頭搔首弄姿的花瓶形性感角色。
可問題是,她一直都明白,製片公司要的是一名金髮女郎,觀眾們要的是一位性感美女。
對於製片公司來說,她就是一臺印鈔機;對於觀眾而言,她就是夢中情人。
人們蒐集她的照片,購買她的海報,但卻不怎麼觀看她的電影。
她的顏讓美國人為之傾倒,但與此同時,無論她如何努力,外界總是風言風語。
他們想要的是海報上的夢露,而不是銀幕上的嘉寶。
好萊塢著名導演比利懷爾德曾經說過:所有的製片公司都以為,這種金髮美女是流水線上的量產產品,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可以製造出更多的瑪麗蓮夢露。
可誰都沒有想到,隨著夢露的去世,好萊塢黃金時代竟然就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