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奧斯卡,對於圈內的影人們來說,到底有多麼的重要?
光從各大公司的衝獎策略上,便能辨析端倪。
不少衝奧片在立項之初就已經制定好了所有方案,製片公司甚至會不惜工本,哪怕砸出去的錢超出預期利潤,它們也會撒錢承包各種酒宴宣發。
就拿迪士尼來說好了,如果《暴雨》落在他們的手裡,哪怕是花出和成本一樣的宣發費用,羅伯特艾格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因為韋恩斯坦兄弟的消失,他們把米拉麥克斯僅有的留存專案運作完畢後,奧斯卡這塊蛋糕,就接近顆粒無收,哪怕是為了維護六大的顏面,他們也必須砸錢,這是一個運作成熟的遊戲,要是參賽者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其他幾家會怎麼看?又會有多少人繼續抬著這架沉重的擔子?
別說江火這樣的主演了,哪怕影片啟用新人,只要表演有亮點,經紀人又稍微給點力,就很容易說服迪士尼那邊,出面聯絡媒體把他們炒作起來,又或者說,直接上abc,擺出一幅硬推的態勢,不說別的,最起碼能為影片增加一些話題和爆點。
但對於現在的《暴雨》來說,事情就沒有想象之中那麼完美了。
這部片子的確屬於索尼獨資,但索尼在獎項這方面本就沒有多大的把控力。
江火若是有意衝獎,他們當然可以幫忙,但指望他們熱情的去做這件事情,那就有些異想天開了,因為這種做法,已經屬於破壞遊戲規則了。
什麼是遊戲規則?
內外有別。
為什麼影評人會覺得,電影《暴雨》會和索尼已經準備多年的《當幸福來敲門》有衝突?
是因為江火的人氣和吸金力比不上威爾史密斯嗎?
開什麼玩笑!
是合同!
威爾史密斯身背兩個系列,《黑衣人》與《絕地戰警》,而這兩個系列的版權,全都在索尼的手上,毫不誇張的說,他其實已經和索尼簽訂了變相長約,之前的《拳王阿里》,現在的《當幸福來敲門》,全都是他為索尼效力多年之後,得到的變相獎賞罷了。
之前和江火合作過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是一樣,自打他從卓別林的聯美影業出來後,就一直為華納效力,八十年代以來,一直處於衝獎狀態,他的所有電影,基本上都是由華納投資、製作、發行的,所以,華納才會對他的電影,非常的上心,因為這是自己人。
而已經去bbc拍攝紀錄片的喬治克魯尼與本阿弗萊克也是同樣的道理,前者為華納效力多年,後者直接就用蝙蝠俠和華納綁在了一起。
在這種利益共生的情況下,這些人的電影,自然會得到製片方的更多關照。
當然,製片方的這種做法,也和感恩回報沒有半點關係。
你指望資本家良心發現?
簡直能笑掉大牙!
他們瘋狂的推自己人,當然是有利可圖。
幫你拿到了獎,你贏得了榮譽,製片方也得到了噱頭。
什麼噱頭?當然是宣傳方面的噱頭!
因為在往後的電影海報上,他們就能掛上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獲得者的電影……
沒錯,轉來轉去,還是為了錢。
在長約的綁架下,這種衝獎的投資,是可以收回來的。
但——
不可能每個人都和影業公司簽了長約啊!
好萊塢大製片廠時期的電影衰退,就是因為影業公司綁架了演員和導演!
所以,為流動人口衝獎,也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不過,當流動人口碰上了已經被娶回家的自己人,所有的製片公司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後者帶給自己的利益,是可見的,可測算的,可以在短期內回收的。
簡單來說,威爾史密斯是已經和索尼扯過證的正房,而江火,不過是和索尼處於熱戀期的愛人罷了,尤其是她還和另外五家,同時談著戀愛,在這種情況下,索尼只希望《暴雨》能夠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利益,至於幫著愛人打掉正房?
別開玩笑了,這種行為只會給他們帶來罵名!